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岳陽樓記》是怎樣寫成的

2013年03月08日15: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二、我們該怎樣做官——憂民、憂君、憂政的為官之道

范仲淹對政治文明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一個“憂”字上。《岳陽樓記》產生於我國封建社會成熟期之宋代,作者生於憂患,長於憂患,傾其一生和一個時代來解讀這個“憂”字。好像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轉折時期,專門要找一個這樣的解讀人。

范仲淹的憂國思想,最憂之處有三,即憂民、憂君、憂政。也可以說這是留給我們的政治財富。這是每一個政治家都要面對的問題。

1.憂民

他在文章中寫道,“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就是說當官千萬不要忘了百姓,官位越高,越要注意這一點。

政治就是管理,就是民心。官和民的關系是政治運作中最基本的內容。憂民的本質是官員的公心、服務心,是怎樣處理個人與群眾的關系。人民永遠是第一位的,任何政權都是靠人民來支撐。一些進步的封建政治家也看到了這一點,強調“民為邦本”,唐太宗甚至說“水可載舟,亦可覆舟”。范仲淹繼承了這一思想並努力在實踐中貫徹。他認為君要“愛民”、“養民”,就像調養自己的身體,要十分小心,要輕徭役、重農耕。特別是地方官,如果壓榨百姓,就是自毀邦本。

范仲淹從1015年27歲中進士到1028年40歲進京任職前,已在基層為官13年。這期間,他先后轉任廣德(今安徽廣德)、亳州(今安徽亳州)、泰州(今江蘇泰州)、興化(今江蘇南通一帶)、楚州(今江蘇淮安)五地,任過一些掌管刑獄的幕僚小職,最后一任是管鹽倉的小吏。他表現出一個典型的有知識、有理想,又時時想著報國安民的青年官吏的所作所為。他按儒家經典的要求“達則兼濟天下”,但是卻揚棄了“窮則獨善其身”,隻要有一點機會,就去用手中的權力為老百姓辦事,並時刻思考著隻有百姓安康,政治才能穩定。

范仲淹的憂民思想體現在三個方面。即:為民請命、為民辦實事和為民除弊。

一是為民請命。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情為民所系”。

關心民情,是中國古代清官的一種好品質,好傳統。就是說先得從思想上解決問題,要有一顆為民的心。鄭板橋就有一首名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出身貧寒,起於基層的范仲淹一生不管地位怎麼變,憂民之心始終不變。1033年,全國蝗、旱災害流行,山東、江淮地區尤甚。時范已調回朝中,他上書希望朝廷派員視察,卻遲遲得不到答復,他又忍不住了,冒殺頭之禍,去當面質問仁宗:“我們在上面要時刻想著下面的百姓。要是您這宮裡的人半天沒有飯吃會是什麼樣子?今餓殍遍野,為君的怎能熟視無睹?”皇帝被他問得無言以對,就順水推舟說:“那就派你去賑災吧。”當年他以一個鹽吏上書自討了一個修堤的苦差事,這次他這個諫官,又因言得差,自討了一份棘手難辦的賑災之事。但從這件事情上倒讓我們看到了他的辦事才干。他一到災區就開倉濟民,組織生產自救。災后必有大疫,他遍設診所,甚至還親自研制出一種防疫的白藥丸。賑災結束回京后他還特意帶回災民吃的一種“鳥味草”,送給仁宗,並請傳示后宮,以戒宮中的奢侈浪費。他的這個舉動肯定又引起宮中人的反感。你去賑災,完成任務回來交差就是,何苦又要借機為宮裡人上一堂課呢?就你最愛表現,這怎能不招惹人嫉妒?他還給仁宗講了他調查訪問的一件實事。途中,他碰到6個從長沙到安徽的漕運兵,他們出來時30人,現連死帶逃,還剩6人,路途遙遠,還不知能不能活著回到家。他深感百姓糧餉和運輸負擔太重。他對皇帝說:“知之生物有時,而國家用度無度,天下安得不困!”

二是為民辦實事。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利為民所謀”。

思想上愛民還不算,還得辦實事。他較突出的一件政績是修海堤。1021年,范仲淹調泰州,任一個管理鹽倉的小官。當時泰州、楚州、通州(今南通)位於淮水之南,東臨黃海,海堤年久失修,海水倒灌,沖毀鹽場,淹沒良田,不但政府鹽利受損,百姓亦流離失所,逃荒他鄉。范仲淹只是一個看鹽場的小吏,這些地方上的政務經濟上的事本不歸他管,但他見民受其苦,國損其利,便一再建議復修海堤,政府就干脆任他為災區中心興化縣的縣令。他制訂規劃,親率幾萬民工日夜勞作在筑堤工地。一次大浪掩來,百多人頓時被卷入海底。一時各種非議四起,要求停工罷修,范力排眾議,身先民工,親自督戰,前后三年,終使大堤告成。地方經濟恢復,國家增收鹽利,流離的百姓又回到故鄉。人們感謝范仲淹,將此堤稱為“范堤”,甚至有不少人改姓范,以之為榮。歷代,就是直到今天,能為范仲淹之后仍是一種光榮。明朝朱元璋一次審查犯人名單,見一叫范從文的人,疑是仲淹之后,一問,果是其12世孫,便特赦了他。有一土匪綁票,見苦主名范希榮,再問是仲淹之后,立即放掉。可見范在民間的影響之大之遠。現在全國為紀念他而建的“景范希望小學”就有39所。

三是為民除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敢於改革。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