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岳陽樓記》是怎樣寫成的

2013年03月08日15: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3.憂政

忠臣總是一片忠心,借君之力為國家辦大事﹔奸臣總是耍盡手段投君所好,為君辦私事。范仲淹一生心憂天下,總是在和政治腐敗,特別是吏治腐敗作斗爭,並進行了中國封建社會成熟期的第一場大改革——“慶歷新政”。

一個政權的腐敗總是先從吏治腐敗開始。當一個新政權誕生后,第一件事就是安排干部。通常,官位成了勝利者的最高回報,和掌權者對親信、子女的最好賞賜。官吏既是這個政權的代表和既得利益者,也就成了最易被腐蝕的對象和最不情願改革的階層。隻有其中的少數清醒者,能拋卻個人利益,看到歷史規律而想到改革。

1035年,范仲淹因知蘇州治水有功又被調回京,任尚書禮部員外郎,知京城開封府。他已兩次遭貶,這次能夠回京,在一般人定要接受教訓慎言敏行,明哲保身。但這卻讓范仲淹更深刻地看到國家的政治危機。他又渾身熱血沸騰,要指陳時弊了。

這次,范仲淹沒有像前兩次那樣挑“君”的毛病,他這次主要針對的是干部制度問題。也就是由盡“諫官”之責,轉而要盡“台官”之責了。

原來這宋朝的老祖宗,太祖趙匡胤得天下是利用帶兵之權,陰謀篡位當的皇帝。他怕部下也學這一招來奪其子孫的皇位,就收買人心,凡高官的子孫后代都可蔭封官職。這樣累積到仁宗朝時,已官多為患,甚至騎竹馬的孩子都有官在身。凡一個新政權大約到50年左右是一道坎,這就是當年黃炎培與毛澤東在延安討論的“周期率”。到范仲淹在朝時,宋朝開國已80年,吏治腐敗,積重難返。再加上當朝宰相培植黨羽,各種關系盤根錯節。皇帝要保護官僚,官僚要鞏固個人的勢力,拼命擴大關系網,百姓養官越來越多,官的質量越來越低。這之前,范兩次遭貶,三次在地方為官,深知百姓賦稅之重,政府行政能力之低,民間冤獄之多,根子都在朝中吏治腐敗。他經調查研究,就將朝中官員的關系網繪了一張“百官圖”。1036年他拿著這圖去面見仁宗,說宰相統領百官,不替君分憂,不為國盡忠,反廣開后門,大用私人,買官賣官,這樣的干部路線,政府還能有什麼效率,朝廷還有什麼威信,百姓怎麼會擁護我們。范又連上四章,要求整頓吏治。你想,拔起一株苗,連起百條根,這一整頓要傷到多少人的利益,如歐陽修所說:“如此等事,皆外招小人之怨,不免浮議之紛紛。”皇帝雖有改革之意,但他決不敢把這官僚班底兜翻,范仲淹在朝中就成了一個討嫌的人。呂夷簡對他更是恨得牙根痒,就反誣他“越職言事,薦引朋黨,離間君臣”。那個仁宗是最怕大臣結黨的,呂很聰明,一下就說到了皇上的痒處,於是就把他貶到饒州(今江西鄱陽)。從他1035年三月進京,第三次被起用,到第二年五月被貶出京,又隻有一年多一點。這是他第一次試圖碰一碰腐敗的吏治。

這次,許多正直有為的臣子也都被劃入范黨,分別發配到邊遠僻地。朝中已徹底沒有人再敢就干部問題說三道四了。范仲淹離京,幾乎沒有人再敢為他送行。隻有一個叫王質的人扶病載酒而來,他舉杯道:“范君堅守自己的立場,此行比之前兩次更加光彩!”范笑道:“我已經前后‘三光’了。你看,來送行人也越來越少。下次如再送我,請准備一隻整羊,祭祀我吧。”他堅守自己的信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雖三次被貶而不改初衷。

從京城開封出來到饒州要經過十幾個州,除揚州外,一路上竟無一人出門接待范仲淹。他對這些都不介意,到饒州任后吟詩道:“三出青城鬢如絲,齋中瀟洒過禪師”。“瀟洒過禪師”,這是無奈地自我解嘲,是一種無法排解的苦悶。翻讀中國歷史,我們經常會聽到這種懷才不遇、報國無門者的自嘲之聲。柳永屢試不中,就去為歌女寫歌詞,說自己是“奉旨填詞”﹔林則徐被謫貶新疆,說是“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辛棄疾被免職閑居,說是“君恩重,且教種芙蓉”。現在范仲淹也是:君恩厚重,讓你到湖邊去休息!饒州在鄱陽湖邊,風高浪大,范自幼多病,這時又肺病復發。不久,那成天擔驚受怕,隨他四處奔波的妻子也病死在饒州。未幾,他又連調潤州(今江蘇鎮江)、越州(今浙江紹興)。四年換了三個地方。他想起楚國被流放的屈原,漢代被放逐的賈誼,報國無門,不知路在何方。他說:“仲淹草萊經生,服習古訓,所學者惟修身治民而已。一日登朝,輒不知忌諱,效賈生‘慟哭’、‘太息’之說,為報國安危之計。情既齟齬,詞乃睽戾……天下指之為狂士。”范仲淹已三進三出京城,來回調動已不下20次。他想,看來這一生他隻有在人們討嫌的目光中度過了。

但忠臣注定不得休閑。就像周恩來雖多次遭毛澤東的批評,寫檢討,甚至被迫准備辭職,但救火的時候還是要用他。范仲淹也是這樣,自1036年被貶外地4年后,西北戰事吃緊,皇帝又想起了他。1040年他被派往延州(今延安)前線指揮抗戰。1043年宋夏議和,戰事稍緩,國內矛盾又尖銳起來。賦稅增加,吏治黑暗,地方上暴動四起,仁宗束手無策。慶歷三年(1043年)四月仁宗又將他調回京城任為副相,又免了呂夷簡的官,請范主持改革,史稱“慶歷新政”。這是他第四次進京為官了。

這次,他指出的要害仍然是吏治。前面說過,范仲淹第三次被貶就是因為上了一個“百官圖”,揭露吏治的腐敗。七年過去了,他連任了四任地方官,又和西夏打了一仗,但朝中的吏治腐敗不但沒有解決,反愈演愈烈。他立即上書《條陳十事》。

他說,第一條,先要明確罷免升遷。現在無論功過,不問好壞,文官三年一升,武將五年一提,人人都在混日子。假如同僚中有一個憂國憂民,“思興利去害而有為”的,“眾皆指為生事,必嫉之沮之,非之笑之,稍有差失,隨而擠陷。故不肖者素餐尸祿,安然而莫有為也。雖愚暗鄙猥,人莫齒之,而三年一遷,坐至卿、監、丞、郎者,歷歷皆是。誰肯為陛下興公家之利,救生民之病,去政事之弊,葺綱紀之壞哉?利而不興則國虛,病而不救則民怨,弊而不去則小人得志,壞而不葺則王者失政”。你看“國虛”、“民怨”、“小人得志”、“王者失政”,現在我們讀這篇《條陳》仍能感受到范仲淹那種深深的憂國憂民之心和急切的除弊救政之志。

他條陳的第二條是抑制大官子弟世襲為官。就是說不能靠出身好當官。現在朝中的大官每年都可自薦子弟當官,“每歲奏薦,積成冗官”,甚至有“一家兄弟子孫出京官二十人”。大官子弟“充塞銓曹(官署),與孤寒爭路”。范仲淹是“孤寒”出身,深深痛恨這種排斥人才的門閥觀念和世襲制度。

他條陳的第三條是貢舉選人,第四條是選好的地方官,“一方舒慘,百姓休戚,實系其人”。第五條是公田養廉。十條倒有五條有關吏治。后面還有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等。我們聽著這些連珠炮似的言詞和條分縷析般的陳述,仿佛看到了一個痛心疾首、淚流滿面的臣子,上憂其君,下憂其民,恨不得國家一夜之間扭轉乾坤,來一個河清海晏,政通人和。

毛澤東認為: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是決定的因素。干部制度向來是政權的核心問題。治國先治吏,歷來的政治改革都把吏治作為重點。不管是憂君、憂國、憂民,最后總要落實在“憂政”上,即誰來施政,怎樣施政。

“慶歷新政”之初,仁宗皇帝對范仲淹還是很信任的,改革的決心也很大。仁宗甚至讓他搬到自己的殿旁辦公。范仲淹派許多按察使到地方考察官員的政績,調查材料一到,他就從官名冊上勾掉一批贓官。仁宗即刻批准。這是一段君臣難得的合作蜜月。有人勸道:“你這一勾,就有一家人要哭!”范說:“一家人哭總比一州縣的百姓哭好吧。”短短幾個月,朝廷上下風氣為之一新。貪官收斂,行政效率提高。但是,由於新政首先對腐敗的干部制度開刀,先得罪朝中的既得利益者,必然會有強大的阻力。他的朋友歐陽修就最擔心這一點,專門向仁宗上書,希望能放心用范仲淹,並能保護他,不要聽信讒言。“凡小人怨怒,仲淹當自以身當,浮議奸讒,陛下亦須力拒。”但是皇帝在小人之怨和紛紜的浮議面前漸漸開始動搖了。他一次又一次地無法“自以身當”,終於在朝中難以立足。慶歷四年(1044年),保守派制造了一起謀逆大案,將改革派一網囊括進去。這回還是利用了仁宗疑心重、怕臣子結黨的弱點,把改革派打成“朋黨”。慶歷五年(1045年)初,失去了皇帝支持的改革已徹底失敗,范仲淹被調出京到邠州(今陝西彬縣)任職,這是他第四次被貶出京了。這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中央工作。

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肺病不堪北地的風寒,要求調鄧州(今河南南陽),這年他已58歲。生命已進入最后6年的倒計時。他自27歲中進士為官,四處奔波,四起四落,已31年。自慶歷改革失敗后,他已沒有重回中央的打算。現在他可以靜靜地回顧一生的閱歷,思考為官為人的哲理。一天,他的老朋友滕子京從岳陽送來一信,並一圖,畫得新落成的岳陽樓,希望他能為之寫一篇記。這滕子京與他是同年進士,又在泰州任上和西北前線共過事,是慶歷新政的積極推行者。滕的一生也很坎坷,他敢作敢為,總想干一番事,卻常招人忌,甚至被陷害。那一次在西北遭人陷害,虧得范力保,雖沒有下獄卻被貶岳陽,但仍懷憂國之心,才兩年就政績顯著,又重修名樓。范仲淹看罷信,將圖挂在堂前,隻見一樓高聳,萬頃碧波。胸中不由翻江倒海,那西北的風沙,東海的波濤,朝中的爭斗,飢民的眼淚,金戈鐵馬,閣中書卷,狄仁杰的祠堂,楔入西夏的孤城,仁宗皇帝忽而手詔親見,忽而揮袖逐他出京,還有妻子牽衣滴淚的阻勸,長子隨他在西北前線的沖殺……一起浮到眼前。他心中萬分激動,喊一聲:“研墨!”挑燈對圖,凝神靜思,片刻一篇368字的《岳陽樓記》就如珠落玉盤,風舒岫雲,標新立異,墨透紙背。他把自己奮斗一生的做人標准和政治理想提煉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震大千而醒人智,承千古而啟后人。文章熔山水、政治、情感、理想、人格於一爐,用純青的火候為我們鑄煉了一面照史、照人的銅鏡。文章說是寫岳陽樓,實在是寫他自己的一生。現在我們來看一下范仲淹怎樣寫文章。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