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岳陽樓記》是怎樣寫成的

2013年03月08日15: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他是一位行政能力極強的政要。他的憂民,絕不像其他官僚那樣空發議論,裝裝樣子。他能將思想和具體的行動進一步上升到制度的改革,每治一地,必有創造性的惠民政策。他在西北前線積極改革用兵制度。當時因戰事緊張,政府在陝西征農民當兵,士兵不願背井離鄉,便有逃兵。政府就規定在兵的臉上刺字,謂之“黥面”。一旦黥面,他永世,甚至子孫后代都不得脫離軍籍。范經調查后體恤民情,認為這“豈徒星霜之苦,極傷骨肉之恩”,就進行改革,邊寨大辦營田,將士可以帶家,又改刺面為刺手,罷兵后還可為民。這些措施,深得百姓擁護。

范仲淹是64歲去世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積勞成疾,病體難支,但愈迸發出為民請命、大膽改革的熱情。1050年,他62歲時,知杭州,遇大旱,流民遍地。他不隻用傳統的調糧、賑濟之法,而是以工代賑,大興土木,特別是讓寺院參加進來,用平時節余搞基建,增加就業﹔同時,大辦西湖的龍舟賽事,讓富人捐助,繁榮貿易,擴大內需﹔此外,高價收糧,使糧商無法囤糧抬價。這些舉措看似不當,也受到非議,但卻挖掘了民間財力,杭州平安度荒。

宋代稅收常以實物繳納,以余補缺,移此輸彼,謂之支移,但運輸費要納稅人出。1051年,范去世前一年,知青州,這是他生命旅途的最后一站。他見百姓往200裡外的博州納稅,往返經月,路途勞苦,還誤農時,運費又多出稅額的二到三成。農民之苦,上面長期熟視無睹,范心裡十分不安。他就改革征稅方法,命將糧賦折成現金,派人到博州高於市價購糧,不出五天即完成任務,免了百姓運輸之苦,還有余錢。一般地方官都是盡量超征,討好朝廷。他卻多一斤不要,將余錢退給青州百姓。

誠如他言:“求民疾於一方,分國憂於千裡”。可以看出他的憂民是真憂,決不沽名,不作秀,甚至還要頂著上面的壓力,冒被處分的危險。像上面所舉之例,都是問題早就在那裡明擺著,為什麼前任那麼多官都不去解決呢?為什麼朝廷不管呢?關鍵是心中沒有裝著老百姓。所以“憂民”實際上是檢驗一個官好壞的試金石,也成了千百年來永遠的政治話題。這種以民為上的思想延續到共產黨就是徹底地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專門寫過一篇《為人民服務》的文章。2004年,鄧小平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我受命寫一篇紀念文章,在收集資料時,我問研究鄧的專家:“有哪一句話最能體現鄧的思想?”對方思考片刻,答曰:鄧對家人說過的一句話可作代表,他說:我這個人沒有什麼大志,就是希望中國的老百姓都富起來,我做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圖書連載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