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仇人
對於施谷蘭來說,從立志到最終實現復仇,還有千裡萬裡之遙。而她做的第一個相當有魄力的決定是:放腳。
“一個巴掌大的小腳,在大街上走幾步路都受不了,還談什麼報仇呢。之前,大姑在天津就曾打聽到了有一家私人醫院,可以通過手術整形把腳放開。這次她回到天津的第二天,就直奔了這家醫院。”沈渝麗說。
或許是來放腳的多是闊太太,大部分人都因為受不了罪而半途而廢,所以醫生特別強調了手術后的疼痛程度。但是施谷蘭抬手就打斷了醫生的話,表示當日就要手術。
這種放腳手術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要多次的手術才能慢慢把腳趾頭拉直。但是施谷蘭每次的治療都准時到達,而且不管再疼也從來不吭一聲。
“恐怕連大夫都不能理解她為什麼這麼堅強,能忍受如此巨大的痛苦吧。”施朝說。
終於可以穿著圓頭布鞋,五個腳趾著地,輕鬆自如地走路了,施谷蘭開始進行她復仇計劃的第二步:了解她的仇人孫傳芳的相貌特征。
那個年代不比現在,施谷蘭並不知道孫傳芳究竟長什麼樣子。她隻從報紙上獲悉孫傳芳在“九一八事變”后,從東北遷到天津長期居住。
她也不敢指名道姓地去打聽,隻能在天津的各家書店尋購社會要人的照片,但是也沒有尋到孫傳芳的。
正為此焦慮不已,剛好有一天,她看到一個算命老頭面前桌子的玻璃板下壓著很多小照片,都是當時的名人。
出於對照片的敏感,她向算命的老頭提出要看看這些照片。在一張發黃的小照片背后,看到了三個模模糊糊的字:孫傳芳。
她激動不已地跟算命老頭說這個人是她的親戚,又掏出一把錢,高價把這張照片買了下來。
知道了孫傳芳的相貌,還需要真的見到這個人,才知道他現在的長相和早年的照片是否有差距。
非常湊巧的是,施谷蘭的大兒子有一天無意間告訴她,他幼兒園時曾有個同班同學叫孫家敏。
施谷蘭對“孫”這個姓氏非常敏感,再追問下去,兒子告訴她,這個女同學的父親似乎是個大人物。
施谷蘭隱約覺得,上天又給了她一個絕好的機會。
順著這個線索,她很快就在幼兒園老師那裡証實了自己的猜測,孫家敏的父親,正是孫傳芳。隨后,她又從幼兒園老師那裡打聽到了孫家敏的住址,也就是孫傳芳家的地址:法租界32號路。
但是當施谷蘭滿心歡喜地找到了這個地方,她又被打擊了一次。
“我到那裡一看,門上挂了招租的牌子。當時我心裡一驚,房子既然招租,就不知道人家搬到哪裡去了。”
施谷蘭靈機一動,又想出一計。她假裝要租房子,要求到房子裡面看看。從看守房子的趙副官的口中,她了解到孫家已經遷往英租界20號路。還得知了孫家敏當時已經到耀華附小讀書。
找到了殺父仇人的住處,施谷蘭的心裡踏實了一些,畢竟,她離最后的成功又近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