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全面解讀國民黨的碉堡“圍剿”戰略

 傅長嶺

2013年06月20日08: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1月11日,紅七軍團突然攻擊佔領了滸灣的前出陣地苦竹街,並旋即依托苦竹街向滸灣進攻,連續攻堅一晝夜未奏效。果然,據守琅琚的國民黨軍第四師邢震南部第二天迅速西援滸灣,紅七軍團將其阻止在滸灣的大仙嶺、八角亭一帶。在南城珀玕地區的紅三軍團得知此情后,於12日凌晨出發,在當日下午4時趕到其后背,對邢震南部進行夾擊。然而,在紅三軍團夾擊之前,邢震南部已修好了野外工事,兩個軍團攻擊了邢震南部2天仍未取得進展。此時,在南城的國民黨第三路軍總部派出了12架飛機和2輛最新的德式裝甲車,以強大的火力對紅軍進行攻擊,經過3天的激戰,紅軍損失1100多人,戰場最高指揮官之一的彭雪楓身負重傷,於11月15日被迫撤圍滸灣。而此時奉命配合紅七軍團和紅三軍團的紅一軍團和紅九軍團第十四師,於11月16日已前出宜黃神崗一帶的碉堡群,突擊到宜黃北部的南源、余家山一線,聞聽到紅七軍團和紅三軍團戰敗的消息,迅速回撤。17日,國民黨軍以5個師的兵力,在吳奇偉的指揮下,在神崗大雄關、雲蓋山一線追上了紅一軍團和紅九軍團第十四師,幸虧紅十四師和紅二師的拼命阻擊,全軍才得以脫離險境。

硝石、資溪橋、滸灣等戰斗,是紅軍面對國民黨碉堡戰略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大規模的主動進攻戰斗,雖然紅軍作戰十分英勇,但由於與國民黨優勢軍隊打正規戰、陣地戰、堡壘戰,在撫州境內連戰1個多月,損失慘重。在彭德懷等野戰指揮員的堅決要求下,中革軍委決定將紅軍撤離國民黨堡壘地區。11月22日,彭德懷、滕代遠為首的東方軍被迫移師蘇區內部的黎川團村地區待機。而蔣介石對紅軍突破國民黨軍的堡壘群深感震驚,迅速命令第三路軍第七十九師構筑金溪黃獅渡—南城封鎖線,第十四師完成南城—南豐、南城—徐口—見賢橋—棠陰—宜黃線上的碉堡群,第八縱隊劉興部據守南城—硝石—八都圩上碉堡群,同時在八都圩—實崗—演口—河口一帶構筑碉堡群,徹底封死紅軍北出碉堡群的通道。

國民黨軍強化蘇區北部的碉堡封鎖

1933年11月20日,駐福建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將領陳銘樞、蔡廷鍇、蔣光鼐等人發動“福建事變”,實行聯共反蔣抗日政策,同紅軍簽訂了停戰協定。蔣介石調集了11個師組成入閩軍,進攻第十九路軍。此時,地處閩贛地區交界處的黎川成為十九路軍與紅軍的最重要的聯系通道,位置越發重要。

為防止紅軍主力入閩,蔣介石繼續向第三路軍下達指示,在黎川佔領區內大修碉堡,命令薛岳率第十四、第九十四師,於黎川和資溪的熊村—湖坊—石峽一線筑碉,限9天完成﹔劉興率第九十六、第五、第六十七師,於黎川、南豐間的大平峽、石家橋、石溝圩、永興橋筑碉,限9天完成。在上述碉堡完成之后,又令薛岳率第三、第九、第九十、第九十九師於南豐滄浪—宜谷坳—回成橋之線筑碉,限15天完成﹔劉興率第五、第六、第七十九、第九十六師,於黎川的樟村、橫村筑碉,限15天完成。

在第三路軍於黎川以西、以北的碉堡線大體完成之后,蔣介石命令第三路軍於12月10日集中第八縱隊和第五縱隊的7個師,向黎川團村和德勝關進攻。12月12日,在薛岳第五縱隊4個師的掩護下,周渾元第八縱隊3個師向團村發動攻擊,被紅三軍團擊潰。12月13日,薛岳部同周渾元部匯合,繼續向團村攻擊,當日下午佔領團村。15日,兩部繼續向德勝關進攻,紅軍堅守兩天后不支,退出德勝關,繼而退出黎川地區。此時,中央蘇區閩贛省被迫西移福建,中央蘇區與方志敏領導的閩浙贛蘇區交通被切斷。

嘗到推行“堡壘主義”甜頭的蔣介石,為徹底切斷閩浙贛蘇區以及中央蘇區閩贛省與贛南蘇區的聯系,又電令陳誠在黎川縣全境內大興土木,大建碉堡,自12月16日開始,分3期完成。第一期,以第五縱隊主力,構筑黎川縣城—永興橋—團村—東山—德勝關一線碉堡,限5天完成﹔第二期,以第五縱隊為主,第八縱隊為輔,構筑東山—熊村—黃土關—金坑—關山—李家坊一線碉堡,限10天完成﹔第三期,以第五縱隊為主,構筑李家坊—五都—光澤—楊關—飛鳶—資溪橋一線碉堡,限1月上旬完成。同時,要求各碉堡封鎖線上的主要地段還應建成據點,各據點以碉堡3至5個編成,各據點間再筑輔助碉,每裡一碉。截至1934年1月上旬,各碉堡封鎖線均已完成,整個黎川密密麻麻筑滿了碉堡。

1934年1月,蔣介石在平息“閩變”后,將其入閩部隊編為東路軍,由蔣鼎文指揮,採取碉堡戰術,穩扎穩打,緩慢東進。1934年3月,陳誠的北路軍向南進展較為迅速,北路軍前敵總指揮部進至南豐縣城。

此時,紅軍指揮權已經交給了軍事顧問李德。李德則推行“以堡壘對堡壘”和“短促突擊”的戰略戰術,面對國民黨軍從東、北兩面進攻,要求紅軍分兵把口,處處設防,消極阻擊,同強敵拼消耗。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