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全面解讀國民黨的碉堡“圍剿”戰略

 傅長嶺

2013年06月20日08: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碉堡戰略對老百姓的危害

國民黨的堡壘政策給中央蘇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為了封鎖蘇區物資,破壞蘇區經濟,限制紅軍的作戰靈活性,國民黨軍基本上都是在主要道路和交通線上筑碉,不擇手段地斷絕交通,限制商品流通,造成老百姓紛紛破產,衣食無著,生活困苦。

遍地筑碉需要大量材料。每座木碉需樹木1000余根,竹碉需竹1000余斤,磚土碉材料則是拆解房屋的磚瓦,損耗更大,每種碉都需要木板或門板5—6塊和瓦數百片。另外,每碉還需在外面放大量鹿砦。在筑碉初期時,國民黨軍每連每日隻能筑2層的碉堡1座,后來隨著筑碉經驗的增加,發展到每日可筑3層碉堡2座到3座。為了就地取材,初期隻能筑木型碉(取木最為方便),后來發展到筑竹子碉、土碉、磚碉、石碉。為了嚴密封鎖,組成交叉火力網,基本上每隔1000米就筑碉一座。所以,在筑碉區域內,獨立房屋拆光,森林和竹園都被砍成了荒坡禿山。

一部分國民黨軍還強征當地百姓做民夫,筑碉守碉,使得很多地方的百姓被迫流離失所,逃入深山。因此,老百姓對國民黨的碉堡戰略恨之入骨。據史料載,有一縣“已筑成碉堡525座,其分布地區以縣城附近山崗為最多。各區碉堡現經劃為4個守護區,除各區內主要碉堡由團隊守護外,其余均責成鏟共義勇隊守護。但民眾守碉甚費督促,稍不強制即無人應赴”。在南城、南豐、黎川等地,凡沒有國民黨軍駐守的碉堡,老百姓就不顧政府的禁令,將其毀壞。

上一頁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