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個人的鏡頭,一個國家的記憶

2013年08月22日10:0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個人的鏡頭,一個國家的記憶

第一次拍攝毛澤東

孟昭瑞從事攝影並無家學支持。

1930年,孟昭瑞出生於河北唐山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是家中長子。生存多艱,他10歲時即隨父母到秦皇島投親,一年后又轉投張家口親友。在他的印象中,自己的童年與彼時的家國一樣困苦不堪,“那時候,感覺過了今天還不知道有沒有明天。爸爸是鐵路工人,給人擦機車的,收入很低,靠種地更養不活一家人。我后面的一個弟弟、一個妹妹都沒活下來,直到我十四五歲才又多了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1946年,孟昭瑞16歲,正在讀初中的他參加了革命,在學校和八路軍的戰士們一起學習、做宣傳。1947年,解放戰爭爆發。國民黨軍隊要攻打張家口,八路軍不得不撤離。

孟昭瑞的心情非常矛盾,“我真舍不得,舍不得部隊,也舍不得家。日也思,夜也思。”兩難之下,他決定跟部隊走,“回家取東西的時候也不敢跟家裡說,隻說是去農村鍛煉鍛煉,要去一段時間。父母擔心我的安危,知道事實的話肯定不會放我走。那時我才十六歲多,不到十七歲,弟弟妹妹才一兩歲大。”再跟家裡取得聯系,已是解放兩三年后。

參軍后,孟昭瑞在戰友文工團做宣傳。

1947年,他隨軍到河北安國,遇上了田華所在的抗敵劇社,於是一起演話劇、做宣傳。

貧苦少年的人生因一架相機而改變。

一天,當時已大名鼎鼎的攝影師沙飛,來劇社給他們照合影。孟昭瑞知道,那是《華北畫報》的主任,許多著名照片均出自他之手,如魯迅最后的留影,聶榮臻與日本孤兒合影等。

那也是孟昭瑞第一次仔細端詳相機,此前,孟昭瑞隻在照日本人的“良民証”時見過相機,那是1940年,孟昭瑞10歲,“那時候相機是稀罕物件。一是大家沒有錢,二是物資貧乏,有錢也買不到。”

摸著相機,看著眼前的名人,孟昭瑞心生羨慕,“我也想從事攝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