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個人的鏡頭,一個國家的記憶

2013年08月22日10:0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個人的鏡頭,一個國家的記憶

隨后的“文革”中,彭真、鄧小平被打倒,宋慶齡、周恩來先后陷入極大困境,劉少奇遭到迫害,於1969年在河南含冤去世。

從1966年8月中旬到11月底的三個多月裡,毛澤東八次檢閱紅衛兵,每一次孟昭瑞都受命在現場拍攝。

他拍攝了一張著名的照片,1966年8月18日,毛澤東第一次檢閱紅衛兵。天安門城樓上,林彪陪伴毛澤東身側“得意而忘形”,近旁的宋慶齡緘默無語,劉少奇則面容憔悴、神色憂慮。

1966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7周年,天安門廣場照例舉行一年一度的國慶游行。毛澤東第四次檢閱紅衛兵,多達一百五十萬的群眾聚集在天安門。

面對如此壯闊的場面,他和所有人一樣,深深融入其中,心潮激蕩。但攝影師的敏銳,讓他發現了有些不一樣的地方——周恩來的眼神。

慶典開始前,周恩來和其他領導人踱至白玉欄杆旁邊,他身后的人不多。孟昭瑞發現,在歡天喜地的氛圍裡,周恩來的臉上竟然浮現出了愁容——他在鼓掌,但臉上的憂郁卻揮之不去,那憂郁如此深廣,與周圍的氣氛形成鮮明對比。

孟昭瑞舉起相機,將這一剎那定格。

孟昭瑞感慨,“文化大革命”過去四十多年,自己膠片上的那些曾經叱咤風雲的人物——無論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各民主黨派負責人、國際友人,還是林彪、江青,他們大都已離開人世。當年轟轟烈烈的一切已成昨日煙雲。

他說,“我並無超越歷史的清醒”,但從周恩來的眼神裡,他讀出了憂思和悲愴,也讀出了歷史的走向。

他和他的鏡頭見証“世紀大審判”

十年浩劫終於過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