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一個人的鏡頭,一個國家的記憶

2013年08月22日10:03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一個人的鏡頭,一個國家的記憶

機會來了。

1948年,他調到抗敵劇社,在創作組工作。是年,華北畫報社搞了一個攝影培訓班,孟昭瑞和三個同事欣然前往。一同培訓的還有六七十個年輕人,都是為了軍區戰地攝影所准備的人才。

結業時,他和另外兩名學員被畫報社留了下來,他專職從事攝影報道。

還沒來得及喜悅,他便被派往平津戰役戰場。

1949年元旦,他接到緊急任務——採訪解放北平的戰斗。行軍數十裡到達石家庄,再搭乘部隊運送彈藥的卡車去前線。頭頂上,國民黨飛機盤旋轟炸,四周,子彈橫飛。孟昭瑞趴在彈藥車上,懷裡緊緊護著兩架寶貴的相機,沒有手套,西北風呼呼刮,雙手刺骨地痛。

1月29日,北平和平解放。

1月31日,孟昭瑞乘著一輛繳獲而來的美式吉普,提前進入北平永定門,觀察解放軍入城式的拍攝地形和路線。一路上,青年學生們跳著秧歌歡迎他們,大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

2月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正式入城。

部隊一開動,孟昭瑞便開始拍,騎兵、卡車牽引的榴彈炮、市民、激情澎湃的學生……突然,在人群中,孟昭瑞看見一個女青年,她和周圍的人一樣熱烈,她的衣服上寫著三個大字——“天亮了”!

孟昭瑞覺得,自己頭頂的那片天空也亮堂堂的。雖然19歲的他不曾也不敢想,以后他還能以手中的相機,攝錄共和國的誕生、成長、徘徊,和繼續前行。

1946年6月15日,中共與民主黨派在中南海勤政殿召開政治協商籌備會議。孟昭瑞被派往會議現場。那是他第一次見到毛澤東,“當時報紙也少,別說看真人,就是看看宣傳畫冊,也是稀罕的。”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