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天后,經上級批准,他的照片發表,震驚全世界——美國等超級大國由此知道新中國擁有了原子彈,世界軍事力量格局需重新考量。
而拍攝第一顆氫彈爆炸,則讓孟昭瑞事后想起來余悸不已。
1967年6月17日,我國進行第一顆氫彈試驗。
預計爆炸時間是上午9時。但在指定地點拍照剛好逆光,按原計劃拍隻能拍出剪影,拍不出蘑菇雲的顏色和層次感。怎麼辦?最好是改變拍攝地點——到爆炸的下風向某個點去。他向指揮部申請,指揮部負責人不由分說地拒絕了:因為下風向太危險,誰也不能保障萬無一失,一旦失控,輕則受到核輻射污染,重則造成死亡。孟昭瑞不死心,再次申請,說可以配備一個無線報話機,隨時和指揮部聯系,一旦出現險情立即撤退。最終,這個要求被勉強同意。
在實行爆炸的前一天下午,孟昭瑞和八一制片廠的同行就來到拍攝地點,天為房,地為床,在戈壁灘上熬了一夜,“雖然寒冷,卻無比興奮。”
次日,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這一次,是我歷次核試驗照片中拍得最好的一次。”
孟昭瑞后來才知道,當年蘇聯一次核試驗空爆出現了意外,投彈偏差200米,加上風向變化,致使參加試驗的45000人隻剩下了3000人,有的是當場死亡,有的是因核輻射污染致病、致癌而死。
歡天喜地的氛圍裡,他拍到周恩來臉上的愁容
1965年底,看似平靜的中國,正在醞釀一場風暴。
1966年5月,災難正式來臨。《五·一六》通知得以通過,鋒芒直指中共高層,“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動。
當年春節,孟昭瑞在人民大會堂湖南廳拍攝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工農兵、知識分子先進代表。他在自撰的《共和國震撼的瞬間》一書中回憶,“大家欣喜地看到,劉少奇主席、宋慶齡副主席、周恩來總理、鄧小平總書記、彭真副委員長漸次走來,他們紛紛向大家致意。代表們興奮地鼓掌,劉少奇豪邁地揮手、宋慶齡儒雅地微笑、周恩來親切問候大家。誰都不曾想到,這次相聚的盛會對很多當事者來說竟然是和心中敬愛的人的永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