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張家康
井岡山與莫斯科
毛澤東在黨內的資歷和聲望,顯然比王明高。中共三大為中央執行委員,進中央局為秘書,成為中共領導核心之一。國民黨一大上,他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中央執行委員會擴大會議上,他又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長。期間,他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主編機關報《政治周報》,是國民黨中央農民部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1927 年,中國政壇波譎雲詭,變幻莫測。
就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共五大在廣州召開,時在廣州的王明作為米夫的翻譯列席了會議,毛澤東則是會議的正式代表。以毛澤東在會議期間一再強調農民運動、土地政綱等,王明應該對毛澤東有印象和記憶。
王明回到莫斯科后,正值中山大學內所謂“黨務派”和“教務派”斗爭激烈的時候。王明看准時機,向副校長米夫獻計,先爭取超然於兩派以外的力量,然后再向“黨務派”靠攏,以此挫敗“教務派”,進而控制“黨務派”。王明的計策果然得逞,米夫當上中山大學校長后,不久又擔任共產國際東方部副部長。米夫自此更視王明為難得的人才,據曾在中山大學留學的陳修良《在莫斯科中山大學裡的斗爭》中回憶:“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一躍而為‘中大’的秘書,實際上成了‘中大’的‘無冠之王’,支配全校同學的命運。”
王明在米夫的支持下,無障礙的進行宗派活動,拉幫結派,並開始羅織罪名,排除異己。有人對王明等進行了描述,可謂深刻透徹,入木三分:“他們這些人,對馬列主義的書本是啃得多一些,一講起話來就引經據典,張口馬克思、列寧在哪月哪本書第幾頁上怎麼說的,不用翻書,滔滔不絕,出口成章。仗著能說會道,騙取第三國際領導的信任﹔然后又利用第三國際的威望來壓制、打擊不同意見的人,特別是王明,作風很不正派,善於在領導面前吹吹拍拍,因而取得第三國際東方部副部長米夫的完全信任。
因為他得到第三國際領導的信任,他又以此為資本,去騙得張聞天、沈澤民、王稼祥等人對他的信任,以為他就是‘國際路線’的代表,跟著他沒有錯。”此時,毛澤東以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的身份,從長沙啟程分赴寧鄉等十余縣考察黨務,實際是考察農民運動。歷時32 天,行程700 公裡。
![]() | ![]() |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