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與王明不一樣的地方

(安徽)張家康

2013年11月05日14: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對美關系的分歧

1938 年七八月間,王稼祥由莫斯科回國,帶回共產國際的新指示,肯定了朱、毛領導的八路軍“執行了黨的政策”。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線是正確的”,“在領導機關中要在以毛澤東為首的領導下解決,領導機關中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正是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代表中共中央作《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提出“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重大命題。

會議結束的那天,毛澤東為會議再作結論報告,他說:“總之,我們一定不要破裂統一戰線,但又決不可自己束縛自己的手腳,因此不應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的口號。‘一切服從統一戰線’,如果解釋為‘一切服從’蔣介石、閻錫山,那也是錯誤的。我們的方針是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既統一又獨立。”

六中全會對王明採取了溫和式的批評,毛澤東根據王明“完全同意各報告”的態度,指出:“王明在黨的歷史上有大功,對統一戰線的提出有大的努力,工作甚積極,他是主要負責同志之一,我們應原諒之。”王明則口服心不服,對毛澤東在六中全會所作的報告,一直持抵觸情緒。王明的“完全同意”,其實是敷衍過關,他仍然攻擊中共中央自抗戰以來的方針太左了,指責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和《陝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是隻要民族資產階級,不要大資產階級,這是不好的。認為目前應當以國民黨為主,我黨跟從之。

毛澤東根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適時地改變了對美方針,有著與美國結成反日統一戰線的良好期待。美國注意到中共在抗日戰場上的突出作用,也開始重視對中共的工作。1944 年7 月,美國政府派美軍觀察組訪問延安,中共中央對此十分重視,毛澤東將之稱為中共“外交的工作開始”。他親自為《解放日報》修改社論,稱美軍觀察組為“戰友們”,指出美軍觀察組到延安,“是中國抗戰以來最大興奮的一件大事”。希望美軍觀察組的工作“會增進中美兩大盟邦的團結,並加速最后戰勝日寇的過程”。

美軍觀察組成員謝偉思回憶:“我們剛一到延安,毛澤東就在一天夜晚的聯歡會上對我說過這樣的話:我非常想更多地了解你們,當然,你們也想更多地了解我們。我們的想法是一樣的。后來,在棗園,毛澤東曾與我進行過長談。他直率地向我談起我們之間的關系,同時詳盡地向我解釋了中共的政策,解釋了他的關於新民主主義的觀點,並展望了戰后形勢的發展。我強烈地感覺到,他為了進行中國的建設,確實希望同美國進行合作。他十分希望把這些信息傳達出去。”

這些信息很快便傳至美國白宮。1944年11月,美國總統特使赫爾利訪問延安,與毛澤東會談,協調國共關系。會談結束后,毛澤東應赫爾利的請求,給羅斯福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深願經過你的努力與成功,得使中美兩大民族在擊敗日寇、重建世界的永久和平以及建立民主中國的事業上永遠攜手前進。”

王明對此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認識,說毛澤東走得太遠了,已經背離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立場,筆者不妨將他在《中共五十年》中的敘述,摘錄如下,讓讀者去細細品味他與毛澤東的區別之所在,他說:1944 年8 月,毛澤東在和美國駐華使館二秘約翰·謝偉思談話時說,“我們不等待俄國的援助……中國和美國的利益是一致的……我們應該合作”。當時他甚至對美國記者格·福爾曼說,“我們並不追求蘇維埃俄國那種社會政治模式的共產主義。我們寧肯這樣認為:我們所做的無非是林肯在國內革命時期為之奮斗的事情,這就是解放奴隸……。”

1945 年4 月,毛澤東在中共第七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論聯合政府》中宣稱,“我們的資本主義是太少了”,“為新民主主義奮斗的時間還是長期的”。他肯定,“沒有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其他經濟的發展,就不可能建設社會主義”。他堅決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一旦勝利,就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正確觀點。

王明還說在國共內戰爆發時,毛澤東就“幻想由美國迫使蔣介石建立一個以國民黨為首、有共產黨和其他黨派、團體參加的‘聯合政府’”﹔批評“打倒蔣介石”的口號,為什麼遲遲在1948年的“五一口號”才提出﹔解放戰爭時,毛澤東“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各部隊不向美軍開一槍一炮。政治上他沿襲‘門戶開放’的策略以期同美國合作。”朝鮮戰爭時,毛澤東猶豫一旦中國出兵,“中美傳統友誼就完了!”出兵后,當得知杜魯門嚴禁麥克阿瑟下令轟炸中國東北時,毛澤東又懊悔中國不該出兵,尋求盡快地“結束戰爭”,以“逐步恢復中美友誼”。

由此,他得出這樣的結論,毛澤東是個“親美狂”。為進一步論証毛澤東與美國的關系,他甚至說:“1964 年和1965 年白宮先后把斯諾、李宗仁派往中國與毛澤東密切接觸。”並說:“不言而喻,毛澤東和斯諾這樣的老朋友無疑反復討論了‘文化大革命’的准備和如何開展等問題,盡管斯諾沒有寫過與此有關的報道。”

凡是沒有偏見的人都有目共睹,毛澤東在處理中美關系時的高瞻遠矚,因勢利導和遠見卓識。王明則帶著有色眼鏡,固守一成不變的東西方冷戰思維,甚至憧憬著“使中國返回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大家庭”。凡是與之相違,則都是“反對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是王明所不能容忍的,這也難怪,因為在他70 年的生命中,竟有最為關鍵的30 年是在蘇聯度過的,他的思維乃至語言都與蘇聯融為一體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吳思瑤、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