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紀念鄧穎超同志誕辰110周年”網上訪談

實錄:趙煒高振普廖心文李愛華談"我們的鄧大姐"

2014年01月20日18:4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主持人]:聽到您說這個,我想起小學時候讀的一個文章,“十裡長街送總理”,聽您描述鄧大姐走的時候,這種人山人海的場景,我們真的能感覺到他們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多麼重要。而且從她的這兩份遺囑當中能夠感覺到,她可能惦念的不是自己的事,而是把自己身后的這些東西給別人減少麻煩,哪怕細節到一些衣物,哪怕是細節到別人送給我的東西還得送回去。我真的非常感動。

[趙煒]:我給你講講臧克家著名詩人,他怎麼看待鄧大姐的遺囑,他寫到,遺言動人心的一個短文。他給黨中央的信,那七條遺言比千言萬語更動人。字句雖少,但她的人格、品德,可以從中尋找到。這是最動人、最朴素、最概要、最傳神的自我寫照。

[趙煒]:它是一座豐碑,鼓舞人向高處攀登﹔它,是一面鏡子,讓每個人、特別是領導同志照照自己﹔它,是一副去污劑,使塵垢消而清白出﹔它,是一則萬金難買可以傳之后世的箴言。[11:58]

[趙煒]:魏巍,有名的作家:她的臨終遺言,尤其感人肺腑,為之對全體中國共產黨人殷切忠告,誰能無動於衷。

[趙煒]:所以我說讀了,聽了鄧大姐的遺囑,誰能無動於衷,想想吧。所以我在她身邊27年,她的熏陶,我真的體會到她的心已經給黨、給人民了,沒有自己,跟周恩來一樣,所以人們懷念她。今天你們還讓我們作客人民網,非常感謝你們。

[主持人]:對,我們也是共同緬懷這偉大的女性。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在現代的過程中來緬懷這些革命先驅,更是對我們當代人的一種警醒、一種自我反省、也是一種學習。我們知道,遵照鄧穎超的遺囑和周恩來的遺囑,我們沒有給他們建立故居、紀念館。所以我們在國家唯一一座,由中央批准,以夫妻名義命名的紀念館,也就是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想問一下,因為兩位的遺囑已經都這麼寫了,而且非常明確,不許建立任何紀念的地方。那麼,這個紀念館是怎麼產生的呢?

[李愛華]:對於先人的紀念,其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紀念館的核心價值是寄托感情,這是大家都有共識的。特別是在當代,對偉人的紀念館,它承載著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任務,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李愛華]:我現在想起趙阿姨和高局長都曾經陪同鄧大姐到我們館,我們有一個老的紀念館是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1998年就建立了。當時,高局和趙阿姨都陪她去過。當時鄧大姐有一句話,我們還記得。她說,感謝你們,我知道你們館的建立不是為了恩來,而是為了青少年一代。

[李愛華]:鄧大姐的遺囑是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承載著國家的使命,鄧大姐還是對它有著深刻的認識,我們也有深刻的認識。最近我看到了一個領導人的一篇文章,他的那句話寫得非常好,一個國家和他國家的人民尊重自己的歷史、珍惜自己的歷史,把歷史作為發展的財富,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著眼未來、不斷發展。

[李愛華]:我想這也是中央批准我們建館的一個意義所在,這是我的理解。說到建館,也有一個背景,也就是我剛才所說的,1978年建了一個周恩來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1994年中宣部批准在天津建立鄧穎超紀念館。這兩個館都是在遺址上建立的。

[李愛華]:特別是鄧穎超紀念館,是在天津“女星社”的遺址,那個遺址的建筑面積不到200平米。即便是那麼小的一個館,當時在京的全國政協委員,也是南開校友,有幾位委員多次寫提案提議,說要把這個館的館址還給南開中學。當然,這個提案,我們還是能夠理解。他們在80年代初、90年代末的時候有有這種呼吁。同時,周總理、鄧大姐的身邊工作人員,比如說趙煒阿姨,也是其中的一個,也在呼吁。你把周總理和鄧大姐的館建在一起。前面說得是宏觀的,說到具體的是有這麼一個背景。1995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報請中央批准建立了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我們館是1998年建成的,趙阿姨那時候呼吁是最積極的一個,因為她在上面也呼吁,在下面也鼓動。我記得您那時候提案委員會的副主任,就是這樣的一個情況。

[李愛華]:我覺得應該是說這個館的建立真是實現了它自身應該實現的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推動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的意義。我們館是1998年建的,到去年底統計有1160萬觀眾,去年的觀眾創了一個新高。2013年的觀眾有164萬,因為有300天開放,平均每天有5000多個觀眾去,這其實真的對我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繼承和發揚周恩來鄧穎超精神都起到很好的社會價值。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紅色訪談
· 鄧穎超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