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群
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對陳雲主持全國經濟工作,不僅給予大力支持,而且對於他的領導才能都有很高的評價。
新中國成立之初,面對財政經濟遇到的嚴重困難,毛澤東對陳雲在穩定金融物價、統一全國財經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稱之曰“ 能”(這裡,毛澤東借用諸葛亮在《前出師表》裡敘述劉備夸獎向寵的用語,來贊揚陳雲的理財能力), 說它的意義“ 不下於淮海戰役”。(《毛澤東傳(1949—1976)》(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 年版,第62—63 頁。)1956 年9 月13 日,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上,談到全會提名陳雲為副主席時,對陳雲作了這樣的評價,說:“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好人,他比較公道、能干,比較穩當,他看問題有眼光。我過去還有些不了解他,進北京以后這幾年,我跟他共事,我更加了解他了。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問題尖銳,能抓住要點。所以,我看陳雲同志行。”( 《毛澤東文集》第7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12 頁。)1959 年4 月5 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七中全會上談工作方法問題,當談到陳雲不贊成在武昌召開的六中全會公報中公布糧、棉、鋼、煤四大指標問題時說:“陳雲同志表示了非常正確的態度,他講武昌會議定的今年那個生產計劃難於完成。他這個人是很勇敢的。”“一個人有時勝過多數人,這是因為真理在這個人手裡,而不在多數人手裡。”6 月24 日,毛澤東在去長沙的火車上同王任重談話,又說:“國亂思良將,家貧思賢妻。陳雲同志對經濟工作是比較有研究的,讓陳雲同志來主管計劃工作、財經工作比較好。”( 《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4 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年版,第8、10、78 頁。)
由陳雲主持全國經濟工作,是新中國成立前夕周恩來在西柏坡向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建議的。1949 年3 月下旬,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離開西柏坡到達北平后,周恩來於4 月10 日、30 日,5 月5 日、7 日連發四封電報,催陳雲離開沈陽赴北平就任。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多次談過,在財經問題上,我們是依靠陳雲的。1962 年七千人大會之后,陳雲在中央財經小組會議上,就調整國民經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意見。周恩來不僅支持陳雲的意見,而且還進行了具體的闡釋。當陳雲說道:“我看今年的年度計劃要做相當大的調整。要准備對重工業、基本建設的指標‘傷筋動骨’。重點是‘傷筋動骨’這四個字。要痛痛快快地下來,不要拒絕‘傷筋動骨’。現在,再不能猶豫了。”周恩來插話說:“可以寫一幅對聯,上聯是先抓吃穿用,下聯是實現農輕重,橫批是綜合平衡。”( 《陳雲文選》第3 卷,第210 頁。)
劉少奇對陳雲的經濟才干也給予了很高評價,對陳雲在領導經濟工作實踐中形成的思想觀點和提出的具體辦法予以高度關注。1962 年,劉少奇就曾提議說:陳雲同志的許多講話對調整國民經濟很有指導意義,可以編一本集子,供中央領導同志研閱。根據這一建議,編了一本題為《陳雲同志幾年來有關經濟建設的一些意見》的文集,分為15 個問題,約5 萬多字。這本文集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編輯出版《陳雲文選》開了個頭。
陳雲和鄧小平都是黨的八大推選出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少壯派”。鄧小平在主持中央書記處工作時期,在經濟工作方面十分注意傾聽並尊重陳雲的意見。例如,1962 年6 月,陳雲對在農村如何調動農民積極性解決農業困難的問題,提出了包括允許農民搞包產到戶以渡過難關在內的一些重要意見,得到鄧小平的贊同。7 月2 日,鄧小平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說:關於恢復農業的問題,“陳雲同志做了調查,講了些道理,意見的提出是好的”。“不管是黃貓、黑貓,在過渡時期,哪一種方法有利於恢復生產,就用哪一種方法。” (《鄧小平文集(1949—1974)》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年版,第146 頁。)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1980 年12 月16 日,陳雲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發表題為《經濟形勢與經驗教訓》的講話。這是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陳雲就經濟工作方面的問題發表的一篇極為重要的講話,而這篇講話是鄧小平建議陳雲作的。陳雲說:“念不動了。”鄧小平說:“你寫,在大會上念頭、尾。要帶有綱領性的、總結經驗性的東西。” (《陳雲傳》(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年版,第1600 頁。)12月25 日,鄧小平在會議總結講話中指出:“我完全同意陳雲同志的講話。這個講話在一系列問題上正確地總結了我國三十一年來經濟工作的經驗教訓,是我們今后長期的指導方針。” (《鄧小平文選》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4 年版,第354 頁。)陳雲和鄧小平都認為,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是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大優越性,對任何削弱中央權威的做法,都應予以堅決反對。1989 年9月4 日,鄧小平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說:“前一段我提出黨中央的權威必須加強。陳雲同志講,各路諸侯太多,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各自為政。這個批評是正確的。中央的話不聽,國務院的話不聽,這不行。特別是有困難的時候,沒有中央、國務院這個權威,不可能解決問題。有了這個權威,困難時也能做大事。不能否定權威,該集中的要集中,否則至少要耽誤時間。” (《鄧小平文選》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19 頁.)
總之,陳雲在領導全國經濟工作實踐中,提出和總結的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遵循的若干指導思想,是他留下的最寶貴的重要經驗之一。這些指導思想不僅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其重要意義,而且必將在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征途中不斷地發揮出借鑒、啟示和激勵作用。
〔作者陳群,原陳雲同志秘書,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副主任、編審〕
來源:《黨的文獻》2015年增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