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群
[摘要] 陳雲在長期領導新中國經濟工作過程中,提出和總結了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遵循的若干指導思想。概括起來,這些指導思想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來制定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藍圖﹔國民經濟按比例發展是最快的速度﹔綜合平衡是實現按比例發展的基本方法﹔無農不穩,無糧則亂﹔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必須兼顧﹔經濟體制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他提出的這些指導思想,不僅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失去其重要意義,而且必將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征途中不斷地發揮出借鑒、啟示和激勵作用。
[關鍵詞] 陳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改革開放﹔綜合平衡﹔經濟體制改革
今年是陳雲同志誕辰110周年,也是他逝世20周年。偉人雖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為黨、為國家、為人民不懈奮斗的光榮業績,他高尚的思想、品格、風范和治黨治國的豐富經驗,作為我們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永遠不會離開我們。
陳雲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集中體現在他親自審定的三卷《陳雲文選》之中。其中,經濟工作方面的文稿佔了很大部分,內容非常廣泛。陳雲從陝甘寧邊區開始,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后,長期從事經濟領導工作。他不僅積累了經濟建設實踐中的豐富經驗,而且展現出了在經濟理論認識上的真知灼見,成為黨內公認的深具戰略眼光、善於解決經濟難題的“能手”,成為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在長期領導新中國經濟工作過程中,陳雲提出和總結了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應該遵循的若干指導思想,不僅為當時的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杰出的歷史貢獻,也為今天制定國家經濟決策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這些指導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
一、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來制定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藍圖
陳雲說:我們搞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四個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強國,是在什麼情況下進行的,講實事求是,先要把這個“實事”搞清楚。我國經濟社會的主要特點是,農村人口佔百分之八十﹔人口多,耕地少,要提高生活水平不容易﹔搞現代化用人少,就業難。這個現實情況,是我們制定建設藍圖的出發點。四個現代化怎麼化法?當然,主要靠自力更生。四個現代化是一定能夠實現的,要提高信心。但現在往往把“人民生活現代化”也一起提出,這樣恐怕不行。當四個現代化實現的時候,人民生活水平必有提高,而且提高的程度不會小,但還不能同美英法德日等國相比,因為我國人口眾多,其中大部分是農民,那樣比是辦不到的。現代化應以最先進的工業為標志,這毫無疑問是可以完成的。
這段論述的中心意思,就是制定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藍圖,必須從中國現實的實際情況出發。那麼中國現實的實際情況的最大特點是什麼呢?就是人口多、耕地少,農民又佔絕大多數,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解決就業的難度都很大。這個基本“事實”、“實際”,就決定了中國經濟技術的現代化,不可能同中國人民生活的現代化齊頭並進、同步實現﹔也決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具體步驟、標准,不能也不應同西方國家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簡單攀比,更不能離開中國現實的實際去照搬西方和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步驟、標准。隻有這樣,才能在堅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來規劃中國現代化建設藍圖這一根本點上,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1979 年3 月21 日,陳雲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談調整國民經濟時,對2000 年的遠景規劃作了這樣的描述:“我們的建設喪失了幾乎二十年的時間。到二〇〇〇年能達到八千萬噸鋼,就不錯了。”“冶金部要把重點放在鋼鐵的質量、品種上,真正把質量、品種搞上去,就是很大的成績。這樣做,二十年時間,其他的工業、交通運輸都可以跟上來,科學技術力量也可以跟得上,城市建設也可以跟得上。防止污染,必須先搞,后搞要多花錢。生活水平多數達到中等,少數可以先富起來。大體上差別不大,但是還有差別。要甘肅趕上江南,不容易。” (《陳雲文選》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254 頁。)
這段論述講了兩個重要意思:一是發展經濟和搞現代化建設特別是城市現代化建設,如果不注意,就會造成污染,因此一定要事先預防,不要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那樣會多花錢﹔二是在實現中國人民富裕的問題上,一定要認識到由於國家大、人口多,各地區和城鄉發展很不平衡,因此各地區各階層的社會成員不可能同步實現富裕,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但多數人的生活也必須加快擺脫貧困而逐步富裕起來,最終達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先富的少數人與后富的多數人在先后富裕的時間上不能相距太遠,富裕的程度可以有差別,但差別不能大。這既體現了社會主義必須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基本原則,又體現了在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過程中應該堅持的實事求是精神。
陳雲認為,利用外資和引進新技術,這是實行對外開放的新形勢下,為發展我國經濟和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採取的一項重要政策措施。同時他認為,不要把實行自力更生方針同利用資本主義信貸對立起來。不過頭腦要清醒。外債可以借,但要盡量少借。借外債,要用得好,還得起。在買設備的同時,也要買制造技術,買專利。現在離列寧所說的將來“在世界幾個最大城市的街道上用金子修一些公共廁所” (《列寧選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60 年版,第604 頁。)的時間還很遠很遠。我們對資本主義要很好地研究。不研究資本主義,我們就要吃虧。不研究資本主義,就不要想在世界市場中佔有我們應佔的地位。
這一段論述,主要講了要辯証地認識和處理好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資金、技術與堅持我國的獨立自主方針,借外債與用外債、還外債,從國外購買設備與購買技術、專利,建設社會主義與研究資本主義等的相互關系。所謂辯証,就是要全面而不能片面認識和處理這些關系,這樣才會合乎實際,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總之,以上幾段論述,雖然說的都是經濟建設中的具體問題、具體關系、具體方針政策,但都體現了陳雲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來制定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藍圖的思想,都體現了陳雲想問題、辦事情、參與決策,無不緊緊立足於社會主義中國的實際這個基點之上,無不一以貫之地踐行了實事求是這一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証法的精髓和根本原則。可以說,陳雲為我們做領導工作樹立了在理論認識上和工作實踐中如何堅持貫徹實事求是原則的榜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