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毛澤東延安時期的三個小故事

朱冬生

2015年09月21日08:3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毛澤東出身於農家,一生簡朴,以身作則。在延安時,他同指戰員們一道,親自動手,挖地、澆水、施肥、種地,不貪圖個人享受,關心他人,尊老愛老,對孩子“約法三章”等故事,始終銘刻在人民的心中,成為我黨樹立良好形象當之無愧的楷模。

“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

熊雲,四川閬中人。1933年參加紅軍,曾任中央軍委機要科譯電員、華北特種兵新建工廠政委。1983年6月,我還在《星火燎原》任編輯時,聽他講了一段毛主席在延安參加大生產時的親歷往事,至今記憶猶新。

1942年年底,轟轟烈烈的延安大生產運動開始后,毛主席更忙了。他有個習慣,喜歡晚上辦公,有時一忙就是一個通宵。這樣,毛主席的睡眠時間就越來越少了。大生產運動期間,他常常忙一晚,第二天下午照例還要和中央機關的同志們一塊去參加勞動。

那時,熊雲在中央機要科當譯電員,他們跟主席一塊住在棗園。棗園有一排窯洞,用兩道牆隔成了三個院,主席住在北邊的院內,機要科住在中間的一個院裡。

機要科的同志們見主席工作那麼忙,休息時間卻那樣少,很擔心他累壞了身體。趁主席到地頭去的當兒,他們幾個機要員一合計,就搶著跑到主席面前,提出幫他挖地。主席慈祥地笑笑,望著他們這一幫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擺手示意不讓他們幫助,並說:“你們挖的地,不算我的勞動,親手干才算自己的勞動。”

就這樣,毛主席用了幾個下午的時間,親手挖了兩畝多地,並在地上澆了水,上了肥,種上了西紅柿、辣椒等蔬菜。綠油油的蔬菜、豐碩的果實綴在枝頭上,把棗園的后山坡裝點得更加美麗了。

中央機要科的同志們,望著這豐收的景象,十分感慨,因為在這塊土地上,洒下了毛主席辛勤勞動的汗水!

推薦閱讀


盤點:毛澤東一生中愛讀的8部書

組圖:歷屆中共中央領導人在閱兵式上的珍貴照片

緬懷開國上將宋時輪:早年三次擊退日軍圍剿 曾主持軍事科學院工作28年

哪位開國上將曾是資深的“潛伏”者

陳雲當選恢復重建后的中央紀委第一書記經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張玉、程宏毅)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毛澤東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