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帆子
“評彈界也應該有自己的學校”
同其他有著悠久歷史的曲藝門類一樣,早期的評彈是靠師徒關系一代代傳承下來的。舊時如果想要從事評彈行業必須要拜師。拜師學藝的過程既有優點,也有局限。
1977年6月15日至17日,陳雲(中)在杭州主持召開評彈座談會,研究評彈改革、 發展問題。圖為座談會與會者合影
早在1960年,考慮到評彈的傳承問題,陳雲在與評彈界人士談話時就專門提出要“培養下一代”。如何培養下一代?陳雲提出具體的訓練建議:“應以集中、分散相輔相行,而以集中為主。過去是分散訓練的,現在要增加集中訓練的方面。如政治學習、文化學習,都要集中進行。但是,集中了,也不要忘記分散。如跟老師學習傳統書目,就需要分散進行。”同時,陳雲鄭重提出:“其他藝術界有專門的藝校,評彈界也應該有自己的學校。”1961年7月,陳雲在談話中再次提出希望蘇州和上海合作培養評彈演員。
在陳雲的建議和關心下,上海市評彈團、江蘇省曲藝團和蘇州市相關人員組成了辦學的領導小組,開始著手蘇州評彈學校的籌建工作。10月,陳雲又寫信給吳宗錫,商談了正在籌建中的蘇州評彈學校的教學計劃,肯定學校擬採用“先定輪廓,以后逐步總結”的學制方法。1962年,蘇州評彈學校正式創立,成為當時全國唯一以單一曲藝種類命名的中等專業學校。
評彈學校創立后,陳雲十分關心學校的成長。1977年5月,陳雲在杭州觀看評彈演出。當他得知演員中有幾位青年演員是蘇州評彈學校的畢業生后,非常高興。他主動說,他是評彈學校的名譽校長,學校是他建議辦的。“文化大革命”期間,評彈學校一度被關閉,陳雲十分關心此事。1977年評彈座談會召開,陳雲特意在會議紀要上加上了一句:“在適當時機恢復評彈學校。”在陳雲的關心、支持下,蘇州評彈學校於1980年得以復校。
在評彈學校籌備恢復期間,身為名譽校長的陳雲還特別兩次為學校題寫了校名。第一次是在1979年底,陳雲應蘇州文化局的周良所邀,寄去了親筆題寫的校名,並附信說:“蘇州是出過四五十個狀元的地方,又是文人雅士聚居的所在,我的題字實在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經你一再催促,評彈又是我喜愛的文藝,所以遵囑寫上6個字,寄上,不知可用否?”過了幾年,陳雲自己提出之前的題字寫得不夠好,特意又寫了一副。
1982年,陳雲在杭州的寓所接見了評彈學校的師生。一見面,周良就對陳雲說:“今天請名譽校長考查考查學生們的成績。”陳雲笑著說:“好,那就唱吧!”考查中,陳雲聽得全神貫注。每聽完一個學生的演唱,他都連連鼓掌,連聲說“靈光”。演出結束后,陳雲囑咐校長曹漢昌要抓緊學生們的基礎訓練,努力提高學生的說表功夫。他說,我聽了近60年的書了。最近聽青年書會的書,不完全聽得懂。那是他們說表功夫不到家,不像老藝人的說唱,都聽得清楚。陳雲對青年們的說表功夫提出了要求:口齒要清,聲音要有層次,抑揚頓挫。
1986年4月,陳雲再次觀看評彈學校學生代表的匯報演出。一上午的時間,陳雲連續聽了兩個小時的演唱,非常高興,不時地點頭、大笑、鼓掌。周良請陳雲為學生們打分,陳雲高興地說,可以打80分!第二年,學生們又帶著新節目來到了杭州,再次為陳雲匯報演出。演出開始后,陳雲始終目不轉睛地觀看著學生們的每一個動作神態,有時還會和著音調用手勢打著節拍。台上學生們表演的評彈折子劇目,盡管陳雲已經很熟悉,但他還是聚精會神地聽著。聽到“放噱頭”處,他便大笑起來。演出結束后,周良問陳雲今年成績怎麼樣?陳雲哈哈一笑,對身邊的同事們說:“演得不錯,演得不錯,應該有85分!”
在陳雲的關心和支持下,如今的蘇州評彈學校正在逐漸成長壯大,已經成為了一個佔地65畝,擁有近300名在校生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今天,活躍在江浙滬三地各大評彈團的演員,大約有95%都是從蘇州評彈學校走出來的。這所由陳雲一手支持創立的學校為蘇州評彈這門傳統曲藝的傳承延續著希望與未來。
推薦閱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