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其慶
到父親跳崖處
已過花甲之年的韓京京是韓偉將軍的獨子,面向湘江,深鞠三躬,淚眼婆娑。這段悲壯的歷史,讓人每憶一次,心碎一次。韓京京曾在原總參軍務部、總參裝備部,中國駐前蘇聯大使館任職,現已退休。這位根系南國、生就北方的紅軍后代,性格豪爽,對黨史、軍史熟稔,說起父親、說起34師、說起紅軍長征,似有說不完的話,甚至幾度哽咽、幾度洒淚,款款之情溢於言表。
“父親對自己一生的評價就是‘幸存者’。”韓京京把思緒又一次拉回硝煙彌漫的戰場,“父親率部隊完成掩護主力突圍任務后,被敵軍切斷渡江的通路,隻能且戰且退,當退到寶界嶺,海洋山山頂無路時,他和5名戰友舍身取義,縱身跳向身后的懸崖。”
萬幸的是,韓偉和其他兩名戰友挂在樹叢上,沒有死,被上山採藥的土郎中救護,在老百姓家的紅薯窖裡藏了7天。數十年后,韓京京帶家人重走父輩長征路時,專門尋訪父親跳崖的地方,並在寶界嶺山麓找到了當年救起他父親的土郎中后代,那口紅薯窖也還在。當地老百姓還記得當時跳崖下來的紅軍團長,“他們三個你扶著我、我扶著你,顫顫巍巍地走著”。
躲過國民黨搜山后,韓偉和一個營政委脫下軍裝,把軍裝連同兩個皮包,兩條駁殼槍,兩發子彈——那是留給自己的,還有幾十塊銀元都留在老百姓家,一人一條扁擔,背上老百姓炒的幾斤糯米,扮成挑夫模樣,分頭去找紅軍去了。此時,已渡過湘江的中央紅軍開始向西跋涉,而韓偉一個人的“長征”更為艱辛和曲折。一路上,他受過傷,坐過國民黨的牢,在諸多生死考驗面前,他沒有放棄對紅軍的追隨。直至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經黨組織營救出獄,韓偉才重回戰場,領導了敵后抗日游擊戰,歷任晉察冀軍區第四團團長、警備旅副旅長、冀中軍區第九分區司令員等職﹔在解放戰爭時期,率部參加華北解放戰爭等多次重要戰役,歷任熱河縱隊司令員、第67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任軍委師范學校校長、華北軍區副參謀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等職。這位從1922年參加安源大罷工開始,在中國革命戰爭各個階段都留下戎馬英名的老將軍,身經百戰,胸前挂滿勛章,但最為惦記、無法忘懷的還是湘江邊上的那場戰役。
韓京京告訴記者,從他出生,從未聽父親提過湘江戰役,直到1986年韓偉將軍80歲時,中國人民解放軍要編寫《紅軍長征回憶史料》找到韓偉將軍,讓他回憶紅34師浴血奮戰這段歷史,韓京京才從父親那裡聽到這驚天動地的鏖戰。塵封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再重新打開是非常痛苦的,“老人家接到任務后,眼神中透著悲痛和哀傷。顯然父親是把這段歷史完好地保存在內心深處,每一個細節他都記得很清楚。”在韓偉將軍一氣呵成寫就的回憶錄中這樣記敘道:“彈藥打光了,紅軍指戰員就用刺刀、槍托與沖上來的敵人拼殺,直殺得敵人尸橫遍野。我團1營有位福建籍連長,在戰斗中身負重傷,腸子被敵人炮彈炸出來了,仍帶領全連戰斗。陣地上空鐵火橫飛,山上的鬆樹燒得隻剩下枝杆,但同志們仍英勇堅守陣地,頑強戰斗。”韓偉將軍在生命走向終點時,仍挂念在湘江岸邊犧牲的戰友,要求將自己骨灰安放在閩西革命烈士陵園中,回到6000閩西子弟的故鄉,告慰他們的父老、他們的鄉親。
頻道精選
相關專題 |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