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其慶
為師長塑像
湖南省道縣瀟水河畔,有一座百姓熟知的“無頭英雄墓”,這位無頭英雄就是紅34師師長陳樹湘。
陳樹湘年長韓偉一歲,在那個血與火的年代裡,他們協同作戰,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在湘江戰役中他們生死與共,在共同完成了掩護黨中央、中革軍委和主力紅軍搶渡湘江的任務后,他們又把生的希望留給戰友,把死的威脅留給自己。在紅34師沖出敵人合圍向湖南轉移的危機關頭,陳樹湘命令韓偉率師主力繼續突圍,自己率101團余部百余名人做最后的掩護可是韓偉第一次違抗了師長的軍令:“你是師長,隻要你在,這個師就在。我帶100團做最后的掩護,你帶師主力(其實僅余不足300人)突圍。”兩位從秋收起義就在一起的戰友就這樣訣別了。
陳樹湘在部隊返回湘南的突圍作戰中腹部受傷,落入敵手。為了邀賞,敵人用擔架抬著他欲送往省城。1934年12月18日晚上,他們走到湖南道縣駟馬橋,夜宿祠堂。第二天清晨,敵人發現陳樹湘已經死亡。原來陳師長為了不讓敵人的如意算盤得逞,趁敵不備時用手從腹部傷口處絞斷腸子壯烈犧牲,時年29歲。敵人不甘心,又殘忍地砍下了他的頭,先在道縣城門上示眾,而后又送往長沙。他怒瞪雙眼的頭顱被懸於長沙城小吳門外,俯視著清水塘,在那裡,他在毛澤東的教誨下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那裡他為“蘇維埃新中國流盡了最后一滴血”。
“79年后的端午節,我終於找到了陳樹湘師長失去了頭顱的遺骸。他被當地百姓趁黑夜埋在了瀟水堤坡的斜面上。我們肅立在他的墓前,淚水止不住淌了下來……我們擺上兩盆鮮花、從北京帶來的二鍋頭、從閩西帶來的點心,微微(注:指韓京京愛人張微微,閩西老紅軍的后代)的一聲‘大爹爹,我們來看你了!’,叫人撕心裂肺。”
講到這裡,韓京京已泣不成聲,“陳師長沒有后人,連外甥、侄子等也沒有。更讓人心酸的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張像是根據我父親口述的一張畫……”。流轉的時光,照一臉蒼涼,一條河流的悲傷,在紅軍后人的臉上,淋漓盡致的傾泄。
2014年,陳樹湘犧牲80周年的紀念日時,韓京京請著名軍旅雕塑家劉林大師為他塑了像。三尊標准像,一尊被他的故鄉長沙博物館收藏,回到了他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生活、戰斗的地方﹔另一尊我贈給了他1930年代帶過的紅4軍特務大隊——如今的某部紅3連,這個英雄連隊曾走出了羅榮桓、曾士峨、張宗遜、譚希林等一批將帥。連隊的官兵們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人,新兵入伍都會在他的像前宣誓!“還有一尊安放在我們家中,與我父親的像肩並肩,就像他們當年一起戰斗的歲月那樣。”如今,根據銅像復制的陳樹湘雕塑石像安放在瀟水河畔,這張年輕勇毅的臉龐,面朝瀟水,河水流淌唱著歲月的華聲,為河畔的英雄講述國家的發展,英雄當年孜孜不倦的追求,現在已成為現實。英雄的臉龐挂上了笑容。
開國中將韓偉之子韓京京
20多年來,韓京京追隨父輩的思緒和腳步,從閩西到桂北一路尋訪,一路整理,梳理著紅軍長征的真實歷史,尤其注重實物的發掘和考証,現在他已自修成中央紅軍歷史專家,大到軍團、小到營、連,在長征突破四道封鎖線的行軍路線上,他如數家珍。每到一處紅軍作戰的遺跡,他都要在戰壕裡蹲守一陣子、在戰場上守望一陣子,感受紅軍作戰的艱苦。他曾在湘江戰役的阻擊陣地上發現兩枚沒有爆破的手榴彈,一枚收藏在他的家中,一枚他送給了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保存,后來,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老將軍到“軍博”參觀時,看到這枚手榴彈,難掩激動,告訴一旁的其他三位軍委副主席和講解員,他當年就是用這種手榴彈在湘江邊與敵軍打仗,這種笨重的手榴彈要使出很大力氣才能扔出去。
20多年來,韓京京將自己和愛人的絕大多數收入都投到重走父輩長征路上的事業上,他們照顧在世的老紅軍,先后為紅34師6000子弟立了碑,為陳樹湘烈士塑了像。“陳樹湘大爹爹英靈九泉之下應安息了吧,6000沒有子嗣的紅軍將士應安息了吧,我想我就是你們的兒子、你們的后代,我還要把你們的信仰,把你們‘為蘇維埃流盡最后一滴血’的精神傳給下一代!”
頻道精選
![]() |
相關專題 |
·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