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永清
造詣很深的書法家
陳雲喜歡評彈,喜歡京劇,喜歡京韻大鼓,喜歡相聲,還有一些自娛自樂的其他愛好,比如拉胡琴、吹笛子、彈琵琶、攝影等,可謂情趣高雅,愛好廣泛。但真正學有所成,並且達到很高造詣的還是書法。
陳雲從小練毛筆字。他自己回憶說:“我整整練了10年,小學3年,高小3年,以后又練4年。”可能出於對自己練字經歷的感悟,他在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后,極力提倡全國少年兒童“從小要練好毛筆字”。1984年9月,他建議“小學要重視毛筆字的訓練,要把大字課作為小學的基礎課,嚴格要求”,“讓孩子們從小把字寫好很重要”。教育部為此發出通知,要求加強對小學生的寫字訓練。
從小刻苦的書寫訓練,為陳雲打下了堅實的書法基礎。在戎馬倥傯的戰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時期,他沒有時間專門練習書法,但他的字一直寫得很好。直到晚年80歲高齡,他才重操翰墨,將寫毛筆字作為每天的必修課,並且持之以恆,練了整整10年,留下了大量書法作品,也留下了許多佳話。
陳雲每天堅持練字1個小時,后改為40分鐘。開始是坐著寫,后來是站著懸肘寫。開始用筆甩不開,后來逐漸運用自如,書藝精進,“有飄逸感了”。練字時,他往桌前一站,平心靜氣,騎馬姿勢,提起毛筆,腳不動,氣不喘,手不顫,完全沉浸在忘我的超然境界裡。有一次,他書寫《楓橋夜泊》一詩,整幅作品一氣呵成。在寫“聲”字最后一豎時,他一筆拉出有20厘米。寫完后,他指著這一筆,揮臂做了一個似揮拳撞鐘的動作,同時口中發出悠長的一聲“當”,仿佛夜半寒山寺的鐘聲響得很長、傳得很遠。
陳雲鐘情書法,將條幅贈予友人、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書法內容多是他的人生思考與心得、個人心境與情懷的抒發,也是對受贈人的一種勉勵和期望。他曾書寫兩幅條幅贈送長子陳元,一條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一條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陳元多年后深情地回憶說:“這兩幅字就像父親的一雙眼睛盯著我,時刻提醒著我、告誡著我、激勵著我:不管在什麼崗位,做什麼工作,都要從人民利益出發,經得住群眾的檢驗,經得住實踐的檢驗,經得住歷史的檢驗。”
陳雲手書的條幅“個人名利淡如水,黨的事業重如山”,就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陳雲一生淡泊名利,始終樂觀開朗,失意時心態平和,順利時從不沾沾自喜,任何時候都把黨的事業和人民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真正達到了中國傳統文化人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境界。
作為書法家,陳雲也像其他文化人那樣“算計”過他的作品的市場價值。1984年12月,他在會見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阿爾希波夫前,將事先寫好的兩張條幅贈送給陪同前來的外交部副部長錢其琛,錢其琛高興地說:“我今天得到的字可是千金難買呀!”陳雲逗趣地說:“我寫的字一塊錢一張,這樣我可就成萬元戶了。”那個年代,萬元戶可是了不起的“土豪”。回到家裡,談及這個話題,陳雲幽默地算了一筆賬:“我一天寫十三四張,就算賺10塊錢,一年3000多塊錢,3年就成萬元戶了,老漢可以賣字為生了。”
其實,陳雲對自己的作品是相當嚴肅和謹慎的。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員拿著他的字到榮寶齋去裝裱,被一個外國人看見了,這個外國人說:“我給你一萬美金,把這張字賣給我吧!”這位工作人員說不賣。陳雲得知此事后說:“做得對,我的字不能賣。”他身上有著文化人的意識,有緣分的無償贈送,無緣的千金不賣。
書法,承載著中國文化人的深厚情懷。“字如其人。”如方家評論的那樣,陳雲的書法作品,折射著他敦厚朴實的人品,穩重內斂的性格,恬靜平和的心態,含蓄謹慎的作風,堅如磐石的精神以及氣吞山河的胸懷。
頻道精選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