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陳雲的文化人情懷【3】

蔣永清

2016年06月17日08: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擅寫文學作品的“行家裡手”

鮮為人知的是,陳雲還是擅寫文學作品的行家裡手。少年陳雲學業優秀,天資聰穎。他記性好,在私塾啟蒙階段就能把《古文觀止》的名篇倒背如流。他酷愛評彈,一場場人間悲歡離合的民間故事,滋養著他的文思情感。在商務印書館,他如飢似渴地學習,積累了淵博的學識,將那裡“全部‘童話’‘舊小說’‘少年叢書’都看了”。在領導農民暴動中,他把《三國演義》《水滸傳》《七俠五義》中的故事用在開展宣傳活動中。他有深厚的文學素養根底,有進行文學創作的基礎。

陳雲的文學創作體現在20世紀30年代廣為傳頌的兩篇作品:《隨軍西行見聞錄》和《一個深晚》。

《隨軍西行見聞錄》是他在莫斯科期間,假托一個被紅軍俘虜的國民黨軍醫“廉臣”的口吻,向世人第一次生動記述紅軍長征的紀實文學作品。作品3萬多字,1935年9月在莫斯科出版單行本,次年在國內出版不同版本,1985年在《紅旗》公開發表。

這部作品文筆優美、刻畫細膩、情節生動。它栩栩如生地描繪了毛澤東、朱德以及一批紅軍將領的生動形象﹔用幽默諷刺的手法寫成一段段紅軍與當地反動派斗爭的“趣事”,紅軍的機智、樂觀與敵方的無能、懦弱形成鮮明的對比﹔以飽滿的筆觸,描繪了充滿奇異民族風情的西南風土畫卷,引人入勝,感人至深。對毛澤東,他描寫道:“似乎一介書生,常衣灰布學生裝,暇時手執唐詩,極善辭令。我為之診病時,招待極謙。”而朱德“一望而知為武人,年將五十,身衣灰布軍裝,雖患瘧疾,但仍力疾辦公,狀甚忙碌。我入室為之診病時,仍在執筆批閱軍報。見我到,方擱筆。人亦和氣,且言談間毫無傲慢”。寥寥數筆,將毛澤東的睿智謙和、朱德的威武勤政生動地傳達給讀者。

這部作品傳播廣泛,影響很大。一些地下黨的老同志仍清楚地記得一位名叫廉臣的醫生寫的紅軍長征的那本書,它成為不少熱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動力,它以其獨特的生動的視角、風格和文字,聳立於中國現代文學之林。

陳雲是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中唯一和魯迅有過當面接觸的領導人。他對魯迅推崇備至。在上海地下黨工作時期,身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總工會黨團書記的陳雲,受黨組織委托,為將瞿秋白、楊之華從魯迅家中接出轉移到別處,曾同魯迅有過短暫的見面。

1936年10月魯迅病逝后,時在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工作的陳雲悲痛不已,《一個深晚》就是他為悼念魯迅而記述那次會面的優美散文。文章不長,發表在《救國時報》第64期上,署名“史平”。短短1600多字,深情飽滿,筆調質朴,娓娓道來,白色恐怖下的緊張氣氛與魯迅的溫和關切、庄重憂慮形成鮮明對比,人物形象躍然紙上。“當我讀了報紙上魯迅病卒的消息時,我腦子裡一陣轟轟的聲音,坐在椅子上呆呆的出神了幾分鐘,那身穿灰布棉袍、庄嚴而帶著憂愁臉色的魯迅立刻在我腦子裡出現,似乎他還在對我說:‘深晚路上方便嗎?’”

此文1980年5月3日在《人民日報》再次刊登。

陳雲還創作過其他文學作品。1941年11月17日《解放日報》發表了他的紀實小說《青抗先摸鬼子》,作品細致地描寫了晉察冀9位青年抗日先鋒隊員,深夜到定縣火車站消滅7個日寇、奪取武器彈藥的故事。作品文筆流暢、情節生動,熱情歌頌了敵佔區人民不屈不撓、英勇善戰的事跡。

1935年,陳雲假借一名被紅軍俘虜的國民黨軍醫的口吻,寫下《隨軍西行見聞錄》,宣傳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

頻道精選


毛澤東如何創造朝鮮戰爭勝利奇跡

毛澤東“親點”羅瑞卿大將為新中國首任公安部長

哪位開國上將被譽為“華野名將,學府高師”

專訪開國上將楊得志之子楊建華少將:講好長征故事

四渡赤水:三萬紅軍與四十萬敵軍的生死較量

少共國際先鋒師的鐵血歲月:這裡走出23位開國將軍

毛澤東為哪所學校題詞十多次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陳雲紀念館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