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永遠的榜樣》連載

第五章 人民的“總服務員”【5】

李洪峰

2018年04月11日08:2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周恩來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因而是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的徹底執行者,他用一生踐行了永遠不脫離群眾、永遠不脫離實際的諾言。民主革命時期,周恩來就提出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建立最廣泛的統一戰線。要爭取多數,“那個多數一直要包括到敵人營壘中的少數開明分子”。“凡是有群眾的地方一定要進去工作”,包括黃色工會。他提出在統一戰線問題上要反對關門主義的“左”傾錯誤和投降主義的右傾錯誤。“‘左’傾是把整個隊伍推出去”,“是把自己孤立起來,成了‘無兵司令’‘空軍司令’”。而“右傾是把整個隊伍送出去”,因而都不能堅持無產階級的領導權。社會主義時期,周恩來提出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動員更多可以動員的因素,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教育黨員,要有團結廣大人民群眾一道前進的氣概和寬廣胸懷。不僅要團結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及城鄉小資產階級,同時要團結、改造民族資產階級,即使對地主,也要通過勞動把他們改造成為新人,甚至對末代皇帝也要進行有效的教育和改造﹔不僅要團結有共同信仰的人,而且要團結有不同信仰的人﹔不僅要團結先進的人,也要團結思想落后,有各種缺點的人。周恩來對黨外朋友襟懷坦蕩,赤誠相見,傳為佳話。周恩來與張治中雖屬兩個黨派,可在感情上卻是多年的朋友,有著很深的私交。早在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兩人就已相識,周恩來是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張治中是入伍生總隊長。在周恩來革命思想的熏陶下,張治中對共產黨有了認識,並對周恩來大公無私、獻身革命的精神十分欽佩。土地革命時期,張治中為了不與共產黨作戰,既不帶兵也不參政,當了10年軍校教育長。1945年重慶談判時張治中騰出自己的房子給毛澤東住,又接受周恩來建議,親自陪送,以確保毛澤東的安全。在新疆兼任省主席時,張治中受周恩來囑托,釋放了被國民黨關押的共產黨干部及其家屬,並安排專人專車,將他們送回延安。對這樣一位為中國革命作出特殊貢獻的有功之人,周恩來始終給予真誠的關懷。1949年4月1日,張治中率代表團到北平與中共代表團談判。張治中雖認清了國民黨的腐敗及必然滅亡的結局,但受封建忠君思想束縛,不能毅然決然站到人民一邊來。周恩來誠懇地同他多次交談,設身處地地為他著想,明確指出:“代表團不管回上海或廣州,國民黨特務分子是不會放過你的。”他動情地說:“我們共產黨人,從不做對不起朋友的事。西安事變時,我未能及時拉住一個姓張的朋友,今天我再也不能對不起你了。”為了解除張治中的后顧之憂,周恩來又親自作了精心安排,把張治中的夫人及女兒安全地接到北平。周恩來的真情深深感動了張治中,使他毅然站到了人民一邊。張治中曾說過,“我的一切進步與我的老朋友周恩來的幫助、教育是分不開的,我永遠不會忘記他的情懷,他那廣泛團結人的思想是國人學習的楷模。”

周恩來生前和很多老中醫都有交往。施今墨曾被稱為“南北馳名的名醫”,多次為周恩來看過病,深得周恩來的賞識。1953年4月,周恩來在中南海接見施今墨,說:“施老先生,我想請你當老師,談談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問題,這是當務之急啊!”施今墨向總理提出了久郁心中的願望,建議成立中醫研究院、中醫醫院、中醫學院……周恩來聽完后說:“在新中國,中醫一定會有新的發展,新的變化,我們不但要讓中醫在國內佔有重要的地位,還要把它介紹到國外去,讓西方懂得,中醫是人類醫學寶庫中的重要財富。”“十年動亂”中,施今墨遭遇被批斗的劫難,周恩來親自派人把他們全家保護起來,並解決了生活費、醫療費等問題。

1968年5月,岳美中被扣上“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后,以古稀之年帶病之身,一邊做檢查接受批判,一邊清掃廁所。周恩來知道后,指名讓他去越南為胡志明看病,從越南回來后,周恩來又關照,把岳美中安排在北京飯店住了一段時間才送回到醫院,不久就給他恢復了工作。1972年5月,周恩來被確診為膀胱癌,岳美中參加了總理的治療工作。1975年12月下旬,岳美中最后一次為周恩來會診,會診后,岳美中匯報:總理的病,主要是長期重病和勞累,體內已經正氣不支。周恩來聽后,微微點頭,對鄧穎超說:“岳老講的,一語破的。”看完病,岳美中走出病房,工作人員追出來說:“總理吩咐,岳老有糖尿病,不要留他吃飯了,讓他抓緊時間回去休息。”岳美中后來回憶說,當時距離周總理去世隻有十多天,病情已見危重,但總理談到自己的病情時平靜得如同討論一件日常事,而對別人的關心仍舊那麼細致入微。

1955年,周恩來親自把治療乙腦有絕招的老中醫郭可明從石家庄接到北京,邀上天安門觀禮。為表揚老中醫黃竹齋治愈德國友人的中風病,周恩來親自給黃先生敬酒,贊揚他為祖國、為中醫爭了光。1962年,骨科名醫杜自明病逝,周恩來深感惋惜,親到友誼醫院向杜老遺體告別。葛雲彬老中醫作古,周恩來指示,把骨灰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1950年,林伯渠久呃不止,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周恩來親自參加林伯渠的病案討論,建議改用中醫方法治療。根據周恩來的建議,章次公老中醫把林伯渠的病治好了,周恩來感慨地說:“西醫好,中醫好,中西醫結合更好。”這句話,一直是指導中國醫學界的至理名言。周恩來還說過,希望不要讓我們的子孫后代到國外去學中醫。

他聽說蒲輔周老中醫家的收音機破舊了,就將自己訪日帶回的半導體收音機贈送給了蒲老。有一次,周恩來患癃閉症,許多醫生一籌莫展,后經蒲輔周治愈。周恩來問他:“你給我開的藥為什麼特別靈?”蒲輔周回答說:“別人把你當總理醫治,我把你當病人醫治。總理的病非醫生可醫,病人的病是醫生可醫的。”周恩來稱贊蒲輔周是“高明中醫,又懂辯証法”。蒲輔周生病的時候,周恩來或者親自去探望,或者讓鄧穎超代為探望。蒲輔周過意不去,周恩來說:“你為我們保健負責,我們也對你的保健負責,彼此不是一樣的嗎?蒲老,你要好好保重身體,一般的病請你的學生去看就行了,我也轉告其他首長,不要輕易驚動你,你健康長壽,我們大家都有好處嘛。”周恩來曾指示蒲輔周的弟子高輝遠,一定要把蒲老的學術思想和寶貴經驗整理出來,繼承下去。高輝遠等人幾經寒暑,整理出一部經驗手稿交給有關部門,時值“文革”前夕,山雨欲來,這部手稿無人過問,竟被扔進廢紙堆。高輝遠費盡周折,找到手稿收藏起來。一次,周恩來又向高輝遠問起此事,高輝遠如實作了匯報。周恩來讓他把手稿拿來,親自翻閱,批示予以出版。1972年12月,《蒲輔周醫案》終於付梓問世。

周恩來在文藝界交了很多摯友。周恩來和郭沫若是心心相印的莫逆之交。1941年皖南事變以后,重慶政治環境日益惡化。周恩來領導南方局組織大批文化人撤退到外地,留下郭沫若等部分文化人堅守重慶的崗位,但他們已不可能大規模地進行公開活動,“清閑”下來了。周恩來便公開號召郭沫若:“復活過去的研究生活,指導這一代青年,提倡起研究學習精神,以充實自己,以豐富我們民族的文化,郭先生,現在是時候了。”郭沫若對周恩來的話深以為然。皖南事變以來,他憋在心裡的憤怒、“偉大的憂郁”終於找到了發泄的時機和方式。“冷靜的火山重新爆發”了,但不再以新詩的形式,而是以更接近廣大群眾,也更刺痛頑固派的戲劇形式噴射他的詩情。1942年1月《屈原》、同年2月《虎符》、同年6月《高漸離》、同年9月《孔雀膽》、1943年4月《南冠草》,郭沫若幾乎是一口氣創作了五部歷史劇。這以后,郭沫若從戲劇創作又轉向了歷史研究,主要是向周秦的意識形態領域開拓。一年多時間裡的研究成果匯編成兩個集子——《青銅時代》和《十批判書》,此外還有《屈原思想》和影響很大的史論《甲申三百年祭》等等。無論史劇或史論,一稿初成,郭沫若總要請周恩來做第一讀者,或向包括他在內的朋友們朗誦,聽取意見。周恩來總是直抒己見,同郭沫若商榷。他在信上對《棠棣之花》修改稿提出的意見多達30條﹔他對《屈原思想》一文提出異議,以為屈原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兼藝術家”,卻不能說是一個“革命的思想家”,這意見是中肯的,他將郭沫若對“仁義”的闡釋“把人當成人,該做就快做”,改為“該做就要做”,一字之差反映了革命家和詩人氣質的不同。周恩來和郭沫若都是時代之子、革命之子,同時也是民族之子。他們既吸取了時代精神,掌握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同時又深深地植根於中華文明的沃土之中。

周恩來逝世后,郭沫若寫了一首《七律·悼念周恩來》,表達了對周恩來的深切懷念。

革命前驅輔弼才,巨星隱翳五洲哀。

奔騰淚浪滔滔涌,吊唁人濤滾滾來。

盛德在民長不沒,豐功垂世久彌恢。

忠誠與日同輝耀,天不能死地難埋。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田少星、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