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解密:历次党代会会址选择标准与旧址现状

易春秋 郑中伟
2012年12月05日08:26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历次党代会旧址现状

沧海桑田,曾经的风云际会之地,曾经群英荟萃、指点江山的辩论之所今又何在?斯人已逝,故园可好?

1950 年夏末,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毅亲自提议,并经上海市委讨论同意,为纪念建党30周年,展开了寻访中共一大会址的工作。这项任务由当时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姚漆承担,他召集军管会文艺处沈子瑜和市委宣传部杨重光,具体研究寻访一大会址的方案和步骤。寻访小组通过上海公安局找到了仍留在上海的一大出席者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同时又从其子周之友那里得知周佛海曾写过一本回忆录,书名为《往矣集》,书中记载着中共一大的情况。沈子瑜从图书馆封存的旧书中找到了1942 年1月出版的《往矣集》,终于了解到一大会址是在“贝勒路李汉俊家”,而代表住宿则是在“贝勒路附近的博文女校”。

贝勒路解放后改为黄陂南路,在1950 年大体上是北起延安东路,南至徐家汇路,两侧约有2000 栋房子。这样就大大缩小了寻找范围。沈子瑜陪同杨淑慧在黄陂南路边看边走,但没有找到李的住宅。其后,又经过几天的反复查访,杨淑慧站在贝勒路与另一条横向马路的交叉点上,终于打听到这条横向马路原名是望志路,当时已改为兴业路,她凝视着交叉路口写着“恒昌福面坊”大字招牌的一所房子及白墙上一个巨大的“酱”字,感到仿佛这里就是李汉俊的家。后经沈子瑜调查,了解到这一排五栋石库门民居是1920 年秋建成的。自东向西门牌分别为望志路100,102,104,106,108 号( 解放后改为兴业路70,72,74,76,78 号)。李书城、李汉俊兄弟租下的就是106,108 号这两栋房子。1924 年,李氏兄弟搬走后,董正昌把这五栋房屋全租下来,办起了“万象源酱园”。

在沈子瑜寻访李汉俊住所的同时,杨重光通过上海教育局,从解放前的教育档案中了解到博文女校创办于1917 年,董事长是黄宗汉( 原姓徐,嫁给同盟会领导人黄兴以后,改姓黄),校长黄绍兰,该校已在1932 年关闭,这所学校的校址曾三次搬迁,开始设在贝勒路,一度移至蒲石路( 今长乐路),1920 年迁入白尔路( 今太仓路)。于是杨重光来到太仓路寻访当年的老居民,终于找到一栋二层的青砖楼房即当年的博文女校。

上海市委立即派人把兴业路76 号、博文女校和《新青年》编辑部的旧址拍了多张照片,派杨重光专程送京审定。两天后,杨重光被告知:毛主席和董老都看了照片。他们说博文女校是“一大”召开期间代表们住宿的地方,开会地点是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家里。因为李汉俊早已去世,杨重光又直接找到在京任农业部部长的李书城核对,李书城证实:“那时我家是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108 号,现大路名和门牌都改了。”至此,一大会址已基本确定。为了把一大会址考证得准确无误,中央又委托一大的参加者李达专程到上海实地考察。李达进入“恒福昌面坊”后认定:“这是汉俊的家,党的一大就在这里召开。”于是,中共一大会址得到正式确认。

1951 年10 月8 日,中共上海市委发出通知:把兴业路的中共一大会址、老渔阳里二号的《新青年》编辑部和太仓路的博文女校三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旧址都辟为革命纪念馆。1952 年冬,国家文物管理局局长王冶秋来到上海,提出一大纪念馆的再布置应该完全恢复当年原状,使参观者能看到当年的情景,并要求做成模型送往北京。1953 年6 月,一大会址模型送到北京。毛泽东看了模型后交待,让包惠僧到上海实地看一看。1954 年3 月,包惠僧和李书城夫人薛文淑( 一大召开期间望志路106 号的女主人) 一同前往上海,会同有关部门着手布置会址。他们对当时的情景作了详尽的回忆,力求使一大会址的布置尽可能地接近原貌。1956 年春节,董必武来到这里,回顾往事,感慨万千。他借用《庄子》中的话,当场挥毫题词,写下了“作始也简,将毕也钜”八个字。

(责编:孙琳、王新玲)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