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汉学研究的四个时期的变化
主持人: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汉学研究,以马列主义为理论基础,从俄国旧汉学转变到苏联新汉学。苏联时期的汉学研究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雷丽平:苏联的汉学研究可分为四个时期:
(1)十月革命—20世纪20年代中期。苏联汉学家发表了一些有成就的著作,如巴甫洛维奇的《中国的独立斗争》。这一时期,苏联成立了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如1921年成立的全俄东方学术研究会(1924年改为全俄东方学术学会)。同时创办了《中国问题》、《新东方》、《革命的东方》等一批专业刊物。
(2)20世纪20年代中期—卫国战争时期。此时是苏联汉学发展和革命时期,研究的重点是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中国文学和中国革命运动、民族等几个问题。卫国战争前后是苏联汉学的艰难时期。由于斯大林大清洗运动,苏联的政治气氛凝重,许多无辜的人包括汉学家或惨遭杀害,死于非命,或遭逮捕、镇压、流放。
(3)卫国战争结束—1965年。1946年以后是苏联汉学蓬勃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苏联汉学家发表出版了大量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和译著。其标志是1958年费德林的《中国文学》及与郭沫若合作的4卷本《中国诗集》的出版。一些大作家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叶圣陶、丁玲的作品都有了俄译本。据统计,1946—1964年间,苏联有近800名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出版了近千种书籍。
(4)1966—1991年。由于中苏两国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苏联汉学研究进入停滞时期。
整个苏联时期,许多中国文学名著被译成俄文。1917—1949年出版100部著作,1950—1957年出版447部。1958—1959年共出版242部。1971—1982年出版550部,文章数千篇。苏联时期的汉学研究远远超过了十月革命前的汉学研究,其丰富、卓越的成果为日后俄罗斯汉学的繁荣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主持人:1946年以后,苏联汉学逐渐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哪些研究团体和成果?
柳若梅:由于中苏两国特殊的关系,苏联学者对中国及其历史的兴趣不断增长。整个苏联时期,苏联学者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的文章,出版著作上千种。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更加重视对中国的研究。据俄罗斯学者符·尼·乌索夫介绍,他从苏共档案中发现了苏共中央书记处1956年9月14日关于组建苏联科学院中国研究所的秘密决议。决议谈到:(1)为了深入地、全面地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经验以及中国的历史、经济、语言、文学和文化,通过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关于组建苏联科学院中国研究所的决议。(2)中国研究所的主要任务:A.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经济与文化建设及其历史、语言、文学和国际关系进行科学研究并撰写研究著作;B.翻译并筹备出版历史和文学回忆录以及中国当代的历史、经济和社会政治著作;等等。
1966年,根据苏共中央书记处决议,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组建。它的任务之一是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远东所从1969年开始,定期按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书,详尽地阐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问题。该所从1972年开始出版《远东问题》杂志,经常发表关于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论文。
1968年后,苏联科学院陆续出版了三卷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可能与现实》、《中国从远古到现在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简要史纲》等。
从1970年开始,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每年都以“中国社会与国家”为主题举办学术研讨会,并把会议发言的提纲和论文结集出版。这个研讨会已持续了40多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