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俄罗斯的“中国风”:盘点苏联汉学研究史

——“俄罗斯汉学特色”学者三人谈
雷丽平   柳若梅   李渤
2013年04月02日08:31   来源:北京日报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主题延伸

  俄罗斯汉学之相关文献

  《中文博览》,拜耶尔著。这并不是一部纯粹的汉语语言学著作,而是一本包括了当时欧洲汉学研究成果的中国文化小百科。拜耶尔编著本书的目的在于帮助未来的学者研究中国和汉语。这本书为各国的汉学研究者开辟了道路。

  《大清会典》,列昂季耶夫翻译。1778-1779年,列昂季耶夫节译的《大清律》结成两册出版,叶卡捷琳娜二世及其僚属期望完整地了解中国的法律,因而命列昂季耶夫全文翻译《大清会典》。1781、1782、1783年,《大清会典》俄译本分三卷在圣彼得堡出版。

  《汉俄合璧韵编》,巴拉第费时7年编纂,其手稿由俄国驻北京公使馆领事波波夫整理,于1888年在北京同文馆得以正式出版。该词典成为俄罗斯学者、师生、外交贸易人员与中国交往的必备词典。美国汉学家丁韪良说,“在俄国汉学史上产生了一部杰出的作品……尽管词典都有过时的时候,但这一部在短时间内不会被超越和遗忘。”法国的汉学家沙畹认为,这部词典常常是汉语词典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依赖的“最终的论据”。

  《三字经》,比丘林译著,曾被俄国知识界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与其他译著相比,比丘林的《三字经》俄文译本有几个独到之处:它以诗歌体翻译原文,尽量保持中文原文的风格和韵味;它附有中文《三字经》原文,可资懂中文者阅读时对照;它增加了大量注释,对原文涉及的中国人物、事件和儒家学说作了比较详尽的阐释。

  《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季塔连科主编。该大典共分为6卷,编纂过程历时15年,从哲学、宗教、历史、政治、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进行了全面诠释,集中体现了俄罗斯汉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这部巨著为俄罗斯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学习汉语提供了难得的教材,也为中俄两国的文明对话与交流增添了新内容。

  主题延伸

  俄罗斯近代汉学家  俄罗斯汉学第一人

  罗索欣(1717-1761),是最早从事中国文化典籍的译介工作和满汉语教学活动的俄国人,被誉为俄国汉学第一人。译著颇丰,他的《资治通鉴纲目前编》是18世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译著。而16卷本的《八旗通志》,他仅译完了5卷即英年早逝。他的许多译著,如《三字经》、《千字文》、《二十四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大清一统志》、《异域录》、《名贤集》等等,都成了俄罗斯和欧洲学者研究中亚、东亚历史、地理的工具书。

  18世纪最重要的汉学家

  列昂季耶夫(1716-1786),为俄国汉学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18世纪俄国出版的中国书和论文共120种,他的译著就占了1/5。1770年2月,他在《雄蜂》杂志发表了《中国哲学家程子给皇帝的劝告》,从国君“立法”、“责任”和“求贤”几个方面提出了治国方略,意在忠告叶卡捷琳娜二世如何管理国家。1780年和1784年翻译出版了《大学》与《中庸》,还翻译了《大清律》和《大清会典》,还协助罗索欣翻译16卷本《八旗通志》,代表了18世纪俄国对华研究的最高水平。苏联斯卡奇科夫、霍赫洛夫两位汉学家给予他高度评价:“列昂季耶夫的译著为18世纪俄国社会精神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完全可称得上是18世纪最重要的汉学家。”

(责编:孙琳、王新玲)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