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当和平与发展成为国家安全利益表现时,
“积极防御” 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上的形势看上去十分紧张,以美苏为首的北约、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紧张对峙;中国周边,苏联百万大军呈压境之势,苏联入侵阿富汗,越南入侵柬埔寨,世界上很多人担心新的世界大战难以避免。
在这样的形势下,邓小平以战略家的眼光,透过现象抓本质,科学分析“东西南北”的天下大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突出表现在利用和平时机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27页。)邓小平得出这个结论是经过深刻分析的,主要依据是:超级大国拥有相互毁灭对手的核力量,制约了他们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打乱了霸权主义者发动战争的战略部署;国际上竞争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以发展经济、科技为主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成为制衡战争的重要因素。
基于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对战争与和平的新认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决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邓小平是从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来看经济发展问题的呢?他说:“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的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31页。)“我们一定要、也一定能拿今后的大量事实来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51页。)“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否则,社会主义怎么能战胜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页。)“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可见,他是从捍卫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谁胜谁败这样一个高度来看经济发展问题的,也就是说,国家经济发展利益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利益的主要方面。这是国家安全利益在新时期的一个重要凸显。军事战略方针必然要为维护和实现这一国家安全利益服务。
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新变化,邓小平在1980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新的军事战略方针。他提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邓小平论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8页。)1988年底的军委扩大会议,正式确立了新时期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强调要着重对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全面筹划、逐步提高人民解放军的防卫作战能力,使中国防御能力与国家安全需要相适应,以维护国家利益、保卫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不受侵犯,保障国家经济建设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与1977年确定的“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相比,这个方针去掉了“诱敌深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改变。它体现了对国家经济安全利益的高度重视。我们过去总是讲,不怕打烂坛坛罐罐,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这在当时国力较弱、敌人实力强大的条件下是不得已的选择。但在现代条件下,战争的破坏性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哪怕是局部的小规模的战争,也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多年来辛辛苦苦建设的成果很可能毁于一旦。这样的损失是中国人民不应该再承受的代价。因此,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尽可能不让战火烧入国门之内,尽可能减少战争对经济发展的破坏,理所当然成为一个战略性要求。
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积极防御”相比,这次突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的任务,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由立足于应付全面反侵略战争,转到应付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这又是一个重大转变,决然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向了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
积极防御战略不但是指导军事力量使用的战略,同时也是指导军事力量建设的战略。邓小平认为,新时期我国军队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就是现代化水平与现代战争需要不相适应问题,而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又不能一下子拿出很多钱投入到军队现代化建设。为了能够有效防御,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精锐优良、坚不可摧的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这是打赢战争的有力保障。解决这一矛盾,必须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努力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必须加强军队质量建设,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邓小平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比如,裁减兵员,精简机构,改革体制编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发展自己的高新技术,不断改善武器装备;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尤其要注重办好学校,培养具有指挥现代战争能力的干部;完善法规,严格纪律,加强管理,依照条令从严治军;适应新时期形势和现代战争需要加强后勤建设,等等。这些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军队与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依据,是保证我军建设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发展,夺取新的更大胜利的行动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