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

从国家安全利益的发展看我国军事战略方针的抉择与启示

王均伟
2013年05月27日10:3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 打印 社区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


1992年,党的十四大闭幕后不久,江泽民及时地提出了军事战略方针问题。1993年1月13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江泽民提出:概括起来讲,今后一个时期,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内容就是: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同志关于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思想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立足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加速我军质量建设,努力提高我军应急作战能力,扬长避短,灵活应变,遏制战争,赢得战争,保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证。(参见《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96—97页。)这是对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内容和战略指导原则的高度概括。随后一段时期,这个战略方针不断完善,到2004年6月22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提出:高技术战争的本质就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基本形态。必须明确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到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全军同志都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转变,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628页。)这样,我军军事战略方针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和“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就有了明确答案,那就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这个战略在以往的基础上,更加明确了遏制战争的内容,突出了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这是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是国家安全利益的新形势在军事战略任务上的体现。

为什么要把遏制战争作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着眼点?主要原因是,我国改革开放积累的物质财富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些高价值目标在局部战争中极易受到攻击,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考虑,如果能够在战争爆发之前就阻止它,那是符合我们国家自身的根本利益的。江泽民指出:“做好打赢一场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准备,正是为了尽可能防止和避免这种战争,也是确保一旦发生这种战争我们能够夺取胜利的根本性措施。”(《江泽民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86页。)这就要求实行积极防御不仅要考虑战争发生后如何以积极的攻势行动,能动地夺取战争胜利的问题,而且更要注重在战争发生前开展各种积极有效的斗争,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经济、文化、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积极营造有利的安全环境,有力地遏制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增长,遏制不安全因素向导致战争方向的发展,主动预防、化解危机,慑止冲突和战争的爆发。可以说,把遏制战争、延缓、推迟和避免战争爆发,置于优先考虑的地位,是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着眼点。为什么要突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主要原因是从军事斗争准备的角度看,只有立足打赢,根据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发展和提高打赢战争的实力,才能更有效地遏制战争的发生。离开了打赢这个立足点,不仅不能遏制战争,而且一旦战争到来,就会陷于被动。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实力来看,未来再爆发像抗日战争那样的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不大,对中国国家安全利益构成威胁的,主要是新霸权主义及其追随者。而其手段,就是利用军事技术的优势,制造局部战争,以达到政治上、战略上的目标。战争不打则已,如果打,一定不会再是过去的那种机械化战争,而是高技术的。对中国来说,这是个新课题,如果我们在世界新军事变革中落伍,不能在未来的高技术局部战争中掌握主动,那么必将面临更大的军事压力,国家安全利益的潜在威胁会大幅增加。当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我军的质量建设和武器装备有了显著提高,已经具备了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特定条件下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基础。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实质,就是从准备应付工业时代的战争向准备应付信息时代的战争转变,是军队现代化建设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可以说,这是一个革命性转变。正是有了这个转变,才有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调整改革。

江泽民提出,全军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包括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后勤保障、国防科研等,都要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指导和统揽下,立足于打赢未来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周密规划,全面部署,深入展开。(参见《江泽民思想年编(1989—2008)》,第266页。)也就是说,全军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战略方针的需要,都要为确保这一战略方针的胜利实施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根据这个要求,全军努力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基点的转变,积极把思想观念从传统战争模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深入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研究,不断认识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推动武器装备发展创新、组织体制创新、战备训练和战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军事理论创新,从而推动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化,极大地推动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

(责编:王新玲、孙琳)


相关专题
· 期刊选粹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