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发展的若干启示
经过30多年的探索,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从提出到确立到不断丰富完善,主要完成了四个转变:从打全面战争到打局部战争的转变;从打传统战争到打现代化特别是信息化战争的转变;从国土防御到攻防兼备的转变;从主要完成作战任务到完成多样化任务的转变。而其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以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根本落脚点。安全利益的不断延伸,推动着军事战略方针的不断完善。当前,这一战略方针具有这样一些重要特点:它的基本原则是防御、自卫、后发制人;它的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它的基本着眼点是遏制危机和战争的爆发;它的战略着力点是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而它的最重要的支撑点是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有的人认为在高技术条件下人民战争已经过时了,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看法。实际上,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没有前方、后方之分,没有平时、战时之别,处处是战场,人人是战士。人民群众参与战争的形式会与过去不一样,但没有人民的总动员,没有人民的全力支援,是断然不能取胜的。
回顾总结我国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创新发展的历程,可以得到这样一些启示:
一、必须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变化主动调整军事战略方针,使军事战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任何军事战略的调整,都不是单从军事角度出发的,而是从国家的整体安全利益出发的,国家利益是确定军队使命的前提,是确定军队的规模、结构和军事战略的基础。军事战略与军队建设实际相比,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跟上时代和世界发展的潮流。
二、国家安全利益是多方面的,包括核心利益、一般利益、边缘利益等,有时还可能互相转化,要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全部照顾到,以我国现在的国力和军力是难以达到的。在军事战略方针上,要突出重点,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突出根本利益的前提下照顾到其他利益。
三、鉴于现代条件下战争对国家安全利益带来的巨大破坏性,应当把军事战略方针中预防危机、遏制战争、控制战局的内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确保战略机遇期的稳定。继续争取今后10年乃至更长一点时间的机遇期,对于中国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当前中国最现实的国家安全利益。我们一方面要抓紧军事斗争准备,抓紧提升军队实力;另一方面,要以战略智慧,实行战略重心前移,加强预防危机和遏制战争的力度,阻止危机因素增长,防患于未然。万一战争爆发,也要合理确定作战目的,控制战争规模和进程,创造好的战争开局,主导战局发展,争取最有利、损失最小的战争结局。
四、军事战略方针的发展丰富,归根结底,是为了建设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武装力量。只有能打胜仗,才能捍卫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所需要的和平环境。因此,军事战略方针必须“要扭住能打仗、打胜仗这个强军之要,强化官兵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思想,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按照打仗的要求搞建设、抓准备,确保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参见《人民日报》2013年3月12日。)
〔作者王均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北京100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