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个人的镜头,一个国家的记忆

2013年08月22日10:0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一个人的镜头,一个国家的记忆

机会来了。

1948年,他调到抗敌剧社,在创作组工作。是年,华北画报社搞了一个摄影培训班,孟昭瑞和三个同事欣然前往。一同培训的还有六七十个年轻人,都是为了军区战地摄影所准备的人才。

结业时,他和另外两名学员被画报社留了下来,他专职从事摄影报道。

还没来得及喜悦,他便被派往平津战役战场。

1949年元旦,他接到紧急任务——采访解放北平的战斗。行军数十里到达石家庄,再搭乘部队运送弹药的卡车去前线。头顶上,国民党飞机盘旋轰炸,四周,子弹横飞。孟昭瑞趴在弹药车上,怀里紧紧护着两架宝贵的相机,没有手套,西北风呼呼刮,双手刺骨地痛。

1月29日,北平和平解放。

1月31日,孟昭瑞乘着一辆缴获而来的美式吉普,提前进入北平永定门,观察解放军入城式的拍摄地形和路线。一路上,青年学生们跳着秧歌欢迎他们,大唱“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入城。

部队一开动,孟昭瑞便开始拍,骑兵、卡车牵引的榴弹炮、市民、激情澎湃的学生……突然,在人群中,孟昭瑞看见一个女青年,她和周围的人一样热烈,她的衣服上写着三个大字——“天亮了”!

孟昭瑞觉得,自己头顶的那片天空也亮堂堂的。虽然19岁的他不曾也不敢想,以后他还能以手中的相机,摄录共和国的诞生、成长、徘徊,和继续前行。

1946年6月15日,中共与民主党派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政治协商筹备会议。孟昭瑞被派往会议现场。那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当时报纸也少,别说看真人,就是看看宣传画册,也是稀罕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