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一个人的镜头,一个国家的记忆

2013年08月22日10:03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一个人的镜头,一个国家的记忆

随后的“文革”中,彭真、邓小平被打倒,宋庆龄、周恩来先后陷入极大困境,刘少奇遭到迫害,于1969年在河南含冤去世。

从1966年8月中旬到11月底的三个多月里,毛泽东八次检阅红卫兵,每一次孟昭瑞都受命在现场拍摄。

他拍摄了一张著名的照片,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第一次检阅红卫兵。天安门城楼上,林彪陪伴毛泽东身侧“得意而忘形”,近旁的宋庆龄缄默无语,刘少奇则面容憔悴、神色忧虑。

1966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天安门广场照例举行一年一度的国庆游行。毛泽东第四次检阅红卫兵,多达一百五十万的群众聚集在天安门。

面对如此壮阔的场面,他和所有人一样,深深融入其中,心潮激荡。但摄影师的敏锐,让他发现了有些不一样的地方——周恩来的眼神。

庆典开始前,周恩来和其他领导人踱至白玉栏杆旁边,他身后的人不多。孟昭瑞发现,在欢天喜地的氛围里,周恩来的脸上竟然浮现出了愁容——他在鼓掌,但脸上的忧郁却挥之不去,那忧郁如此深广,与周围的气氛形成鲜明对比。

孟昭瑞举起相机,将这一刹那定格。

孟昭瑞感慨,“文化大革命”过去四十多年,自己胶片上的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无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国际友人,还是林彪、江青,他们大都已离开人世。当年轰轰烈烈的一切已成昨日烟云。

他说,“我并无超越历史的清醒”,但从周恩来的眼神里,他读出了忧思和悲怆,也读出了历史的走向。

他和他的镜头见证“世纪大审判”

十年浩劫终于过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