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兵
我是2004年上半年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由彭儒之子、保利集团董事长陈洪生陪同,慕名登门拜访彭儒老红军的。此后,利用进京出差的机会,多次看望彭老。其间,彭儒及其家人多次表示,彭老不希望过多宣传她,而是反复提及与她同时参加革命的家乡亲人。他们很多人都参加了井冈山斗争,经历了“八月失败”而英勇牺牲,大多没看到胜利的那天。他们在井冈山被称为“彭家将”。2010年秋,我在中央党校参加第55期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10月6日,彭老的家人告知我,彭儒同志昨晚去世。我放下电话后,第一时间赶到彭儒家吊唁。井冈山斗争时期最后一位老红军彭儒同志的离去,使井冈山斗争成为完全意义的历史。特撰写本文表达笔者对彭儒老前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并以此纪念彭儒同志诞辰100周年。
井冈山斗争时期最后一位红军离去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党纪律检查战线的杰出领导干部,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女战士,参加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老同志,原中纪委委员彭儒同志于2010年10月5日晚因病逝世,享年98岁。
在彭儒同志生病住院期间,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曾庆红等亲自到医院探视,表示亲切慰问;逝世后,胡锦涛等送了花圈。
彭儒同志1913年3月6日出生,2010年10月5日去世,98年间,从15岁开始投入革命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湘南起义、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斗争、延安整风、解放东北、“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几乎所有重大历史事件,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人。
彭儒原名彭良凤,湖南省宜章县迎春乡碕石村人。父亲彭镇岳是一位开明乡绅,支持子女参加革命。母亲陈配玉,性情温良,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1926年,13岁的彭儒考入设在衡阳的湖南省立第三女子师范。省立第三师范及女子师范被誉为“湘南革命的摇篮”,毛泽东在此创建了湘南第一个中共支部,曾志等宜章籍进步学生先后在这里接受影响走向革命。在党、团组织的教育及同乡校友的帮助下,彭儒阅读了《共产主义ABC》《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的熏陶。1927年4月1日,彭儒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走上革命道路。马日事变后,衡阳省立第三师范的学生运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镇压。彭儒与其他宜章籍同学一道转回家乡开展革命活动。当时宜章处于白色恐怖中,1927年秋,中共宜章县委机关转移到碕石承启学校。同年冬,成立了中共碕石特别支部及共产主义青年团碕石特别支部。彭儒成为团支部骨干。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 |
相关专题 |
· 期刊选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