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区        注册

抗联余辉

2014年01月14日13:35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抗联余辉

特种兵

1940年底,彭施鲁所在的抗联第二路军第七军转移到苏联境内。据彭施鲁回忆,刚刚过境时似乎与此前没什么不同,部队照例被苏联边防军解除了武装。不过,这一次苏军没有将抗联的指战员们关押起来,而是将他们带到了边防军哨所,还端出了面包,土豆和牛肉也敞开供应,让抗联战士们自己生火做饭。

当天晚上,几辆卡车将一百多人的抗联战士送到了伯力,在那里,他们换下了早已破烂不堪、长满虱子的衣服,痛痛快快地洗了半年来的第一次热水澡,随后被转送到北野营。

北野营当时仅是几顶帐篷,里面已经住着几十位抗联战士,其中不少是老熟人,在此前的战斗中离别分散,杳无音信。这次重逢让大家激动万分,“你还活着!”“还活着”,互相拍打着,拥抱着。

汇集到野营的抗联战士不断增加,大家自己动手盖起了营房。

抗联野营部队的后勤供应由苏军负责。军装多用苏军替换下来的棉衣、军大衣、少量的皮大衣。伙食供应还算不错,每个抗联战士每天1公斤面包,还有少量的菜、食用油和肉类,可抗联战士们经常嚷嚷吃不饱。

苏军司务长彼得罗维奇大感惊讶甚至有些不满:人高马大的苏军战士也是这样的配额,这些面黄肌瘦的中国人怎么这么能吃?等到他和抗联战士们熟悉起来,了解到他们的经历,这才理解,长年孤立无援的绝境战斗,让这些抗联战士们实在是饿狠了。他们已经太久没有吃饱的感觉了,恨不得把能吃的都塞进胃里。

但是不久之后,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不得不集中全国物资满足战争的大量消耗,抗联的实物配给减半供应。这对抗联战士来说并不算难解决,他们动手开荒种地,满足了日常所需。

最让抗联战士们珍惜的,是苏联教官给他们的正规军事训练。这些在和日军殊死搏斗中幸存下来的老兵,其实早练就了一身出众的军事技能,射击、肉搏个个都是高手。但是,他们的本领多数都是“野路子”,与正规军队相去甚远。

苏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军队之一,其规模和战斗力足以称雄于世。苏军的教官们把游击队出身的抗联改造成了正规军。

当时与抗联联系密切的苏联远东边疆区区委书记兼军区政委伊万诺夫,后来曾任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他回忆“那些曾英勇抗击日本占领者的中国朋友”,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战士几乎把业余时间都用来琢磨如何熟练使用武器、如何运用各种战术。“他们很关心苏联军队和人民是如何和德军作战的,从正规军的大规模战役,到被占领区的游击战,他们问得非常详细,迫切希望从中学到用来对付日本占领军的东西。”

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之外,苏联教官们还传授了诸多特殊的技能:野外生存、武装泅渡、跳伞空降、汽车驾驶……这样的科目,现在往往属于特种兵的训练内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是非常超前的训练。而且,这些训练并不是挑选少量人员进行,而几乎是抗联全员都要掌握。比如跳伞训练,上至旅长周保中,下至非战斗人员的女兵,抗联全员参加的集体训练就进行了六次。

空降兵是当时中国还没有出现的兵种,抗联教导旅也就成了中国第一支具备空降能力的部队。

苏军为抗联提供这样的训练,其实有着非常现实的目的——他们需要抗联深入中国东北执行对日军的侦察任务。

而这样的训练也正是抗联教导旅所渴求的。高树桥说,军队中被冠以“教导”前缀的队伍,都集合着队伍的精华,是基干种子。抗联之所以整编为教导旅,就是想保留一批优秀的种子,终有一天他们会拉起队伍,与日军在正面战场上一决高下。

当时的侦察兵,就是现在特种兵的前身,属于军队中的全能尖兵。时常潜回东北的游击小分队只是小试牛刀,他们等待着施展身手的真正机会。

1945年5月,纳粹德国战败投降,苏联开始准备对日本作战。抗联教导旅驻扎在偏僻的北野营,除了被召至伯力参加军事会议的旅长周保中,没有人知道苏军的部署。但所有人都清楚,打败了德国之后,苏联马上就要调转枪口,收拾日本了。抗联教导旅的指战员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种种大战之前的迹象,更让他们兴奋不已。

一批参加过对德作战的苏军军官充实到抗联教导旅,用实战性质的演习操演着新的战术;从伯力返回的战友带来了消息:满载着大炮、坦克的火车轰隆隆地向中苏边境飞驰,昼夜不停;教导旅的伙食水平忽然提高,黑面包变成了白面包,只供应前线部队的牛肉出现在餐桌上……

7月开始,北野营的抗联教导旅驻地,经常有战友忽然消失,没有人透露他们的行踪。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吴斌、程宏毅)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热点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