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飞
毛泽东决定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搞成一个系统工程
毛泽东把河北等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经验材料转发到各地之后,发现从全国整体上看,社会主义教育还处在方针不明、政策不清、办法不一的状态。为了正确指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他打算由中央搞一个决定,全面阐明全国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方针、政策、办法,把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搞成一个系统工程。
毛泽东指定由彭真来搞这个文件。彭真、陈伯达及各中央局第一书记组织了一个起草班子,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决定草案”,通称“前十条”)。从5月初到5月中旬,毛泽东在杭州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专门讨论、修改“决定草案”。
毛泽东在这个小型会议上,把各地报上来的关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验的报告,分发给与会人员阅读,供讨论、修改“决定草案”时参考。他要求,大家边阅读文件,边讨论,边修改。他说,实际上我们开的是个学习会,先学习,然后谈心得,再写体会,体会成熟了,就是文件上的各条。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会议期间,他再次仔细阅读了各地报上来的社会主义教育经验材料,经过思考,形成认识,在开会时,就谈自己的认识。其他同志也是这样。毛泽东和与会同志开会讨论时的意见,就成为进一步修改“决定草案”的基础。毛泽东主要讲,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就是搞阶级斗争,社会主义教育要依靠贫下中农,搞“四清”的干部要参加劳动等。他还说,虽然我们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搞阶级、阶级斗争,但采取的方法,不是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运动,对干部,我们主要是教育,要团结他们,因此,方法就是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洗温水澡”,让大家精神愉快。但精神愉快,那是结果,过程中干部要有点紧张,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那么紧张。有些人实行了退赔,就不戴贪污分子的帽子。吐出来就算洗了手,一不叫贪污,二不叫盗窃,伤人不要过多。十年来,“四清”就没有搞清楚过。“四清”只是人民内部矛盾。我们要用现在这个办法,使多数人洗手洗澡,轻装上阵。要发动群众,打击极少数贪污盗窃分子。
1963年5月10日、11日这两天,毛泽东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什么也不干,专门修改“决定草案”。在两天时间里,他对“决定草案”修改了四稿。
5月11日晚,毛泽东在杭州他的住地召集第三次会议,再对他修改之后的这份文件进行讨论。毛泽东在会议一开头就说,这个文件还是个草案。他对各中央局第一书记说,你们也可以把草案带回去,每个省发一份,开会,议一议。不要让大家对中央的东西先有一个框框。接着,毛泽东在和大家一起讨论时,特别谈到了搞生产和抓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强调了要抓阶级斗争。毛泽东还指导干部们怎么看到阶级斗争,他说,阶级斗争现象就像“蚂蚁”,你大踏步走路,就看不见蚂蚁,一蹲下去,就看见了。毛泽东在谈话中还提出了另一方面的问题:我们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定要团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干部。总之,要搞得稳一点。
在杭州会议后,文件由周恩来带回北京,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讨论后定稿。定稿后报给毛泽东。毛泽东决定5月20日下发。实际上,早在杭州会议之后,各中央局第一书记回去就把文件草案转发给各省委第一书记一份了。此后,各省在指导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普遍注意了抓阶级、阶级斗争问题。但这样一来,又冒出了另一方面的问题,这就是一些地方搞阶级斗争搞得过了火,出现了混淆两类矛盾,打击面过宽的问题。有的地方还把过去老区搞土地改革时“搬石头”“跳圈子”的办法拿出来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这一情况很快报到中央。毛泽东在一次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搞社会主义教育,不要伤人,伤了人,敌人又搞不准。对“四清”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搞过,没有经验。要吸取过去的经验。过去有许多运动,搞出毛病,后边还要平反。对干部要说服,说服不通的,就用实际证据再说服。总之,不要蛮干。蛮干,就会搞乱。经他提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由邓小平组织一个起草班子,起草一个《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的一些具体政策问题的规定(草案)》(通称“后十条”)的文件。
推荐阅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