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劉伯承決戰淮海:調虎進山 關門打狗

國防大學編寫組
2012年11月30日09: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2月12日,劉伯承、陳毅以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司令員的名義,發出《促黃維立即投降書》。向黃維指出:“現在你所屬的四個軍,業已大部被殲。八十五軍除軍部少數人員外,已全部覆滅。十四軍所剩不過2000人。十軍業已被殲三分之二以上。就是你所最后依靠的精銳十八軍,亦已被殲過半。你的整個兵團全部殲滅,只是幾天的事。而你們希望的援兵孫元良兵團,業已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業已陷入重圍,損失慘重,自身難保,必遭殲滅。李延年兵團被我軍阻擊,尚在80裡以外,寸步難移,傷亡慘重。在這種情況下,你本人和你的部屬,再作絕望的抵抗,不但沒有絲毫出路,隻能在人民解放軍的強烈炮火下完全毀滅。貴官身為兵團司令,應愛惜部屬的生命,立即放下武器,不再讓你的官兵作無謂的犧牲,如果你接受我們這一最后警告,請即決策。”這個文告,通過電台廣播和喊話筒傳播,反復傳到敵人的耳中,進一步引起了敵人的驚恐和絕望。

由於黃維拒絕投降,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決定予以徹底殲滅。12月13日,他們調整了部署,以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和第十三縱隊加入南集團作戰,把作戰重點改以南集團為主,由華東野戰軍參謀長陳士榘統一指揮,結合東西兩集團,直搗敵指揮中心雙堆集核心陣地。14日,攻擊部隊四面多路會攻雙堆集東側敵核心據點——野戰集團工事。這裡距黃維兵團部僅有兩裡,是黃維兵團部的重要屏障。黃維指派號稱“威武團”的第十軍第十八師第五十四團據守。突擊開始前,上百門火炮齊射,炮彈和飛雷傾瀉在敵人陣地上,使敵人苦心經營的野戰集團工事大部被摧毀,守敵非死即傷。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十七旅第四十九團“襄陽登城第一營”和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第八師第二十三團“洛陽營”,分別從南面和東面突破敵人陣地。黃維急派其警衛團趕來增援,但已無法抵擋,一陣激戰之后,僅剩百余人狼狽逃回。

黃維見大勢已去,於12月15日下午決定進行最后的突圍。他命令所有殘余部隊“四面開弓,全線反扑,覓縫鑽隙,沖出重圍”,實際上是讓官兵四散逃命。黃維、胡璉、吳紹周各搭乘一輛坦克突圍。黃昏,攻擊部隊乘敵人慌亂突圍之機,分多路向雙堆集實行穿插和割裂,終於將黃維兵團殘余部隊一一殲滅。黃維、吳紹周被生俘,隻胡璉僥幸逃脫。至此,圍殲黃維兵團的作戰勝利結束。計殲敵1個兵團部、4個軍部、11個整師和1個快速縱隊,共10萬余人,繳獲武器彈藥一大批。

12月12日,毛澤東來電,請劉伯承在黃維兵團殲滅后,到中央商談戰略方針。要求劉、陳、鄧、粟、譚五人開一次總前委會議,商好在邱、李殲滅后的休整計劃,下一步作戰計劃及將來渡江作戰計劃,以總前委意見帶到中共中央。據此,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於17日趕赴設在肖縣西南蔡窪的華東野戰軍指揮部。粟裕一見到劉伯承,就感慨地說:“我們17年沒有見面了!”他倆從1932年在紅軍學校分手算起,至今正好有17個年頭了。隨后,大家回憶起長征與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經歷,又談到當前淮海戰場的勝利及今后向全國的大進軍,氣氛越來越熱烈。然后,五人正式開會,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指示,商定了一系列的計劃。會后,劉伯承、陳毅動身北上趕赴西柏坡。

經過華東野戰軍的英勇作戰,杜聿明集團也在1949年1月10日被全殲。至此,聲勢浩大的淮海戰役勝利結束,人民解放軍華東、中原兩大野戰軍協力殲滅了國民黨精銳主力5個兵團,22個軍,56個師,共55.5萬余人,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人民解放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戰后,劉伯承在為中原野戰軍《雙堆集殲滅戰初步總結》的題詞中指出:“淮海戰役乃毛澤東軍事學說中各個殲滅黃百韜、黃維、杜聿明三軍的范例,而雙堆集殲滅黃維軍一戰,則乃承先啟后的關鍵。由於我在津浦西側從黃維的外翼開始圍攻,而杜聿明軍則欲從徐州西南拊我外翼,以與李延年軍協援黃維,因而被殲滅於永城東北地區。雙堆集以運動戰始,以陣地戰終﹔以消耗敵人始,以圍殲敵人終。我在轉換關頭上運用不同戰法而持之以頑強,必須著重研究而發揚之!”這一精辟的見解,是他對淮海戰役的科學總結,也是他在這場偉大的戰略決戰中指揮藝術的光輝記錄。 (摘自《劉伯承傳》當代中國出版社

(責編:孫琳、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