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劉伯承決戰淮海:調虎進山 關門打狗

國防大學編寫組
2012年11月30日09: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11月25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令部隊加緊壓縮敵人。最初兩天,由於部隊對敵人的防御能力估計不足,在作戰上只是猛烈突擊,造成較大傷亡。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根據這種情況,組織各部隊進行火線總結,並及時傳達了毛澤東的指示:“在戰術方面,必須不是依靠急襲,而是依靠充分的偵察和技術裝備(近迫作業、步炮協同等),去取得成功。”各級指揮員很快克服了急躁輕敵的情緒,認真總結經驗,研究對付敵人的辦法。對於彈藥不足的問題,劉伯承立即命令后勤司令部組織前送。並指示:“此戰本擬乘黃維立足未穩之時機開始攻擊,但因我彈藥未能及時大量前送(此點或可認為此戰拖延時間之重大原因之一,后勤在現代規模戰爭中的重要性,誠不可忽視),故隻好延遲。”設在商丘的交通司令部,馬上調集了大量汽車和民工支前的大車、手推車,將彈藥和糧食源源不斷地運往淮海前線,保障了作戰的繼續進行。

連日來,中原野戰軍指揮部作戰室裡熱鬧非凡。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圍著地圖和沙盤,時而沉思,時而交談。他們鑒於敵人成密集隊形防守,逐村頑抗,很難割裂,曾考慮再使用“圍三闕一”的戰法,故意放開一個缺口,讓敵軍突進預設的袋形陣地,在運動中予以殲擊。但聯系到敵軍這兩天的戰術,往往採取進佔一村,鞏固一村,逐步滾進的辦法,想盡量擴佔地盤,伺機突圍。如果讓敵人突出包圍圈,在廣闊的平原地形上不但無扭住的把握,而且敵人多佔一村,可利用解放軍原有工事組織防御,更可獲得較多的民間糧食。他們在權衡了整個戰場的形勢后認為,徐州杜聿明集團所轄的邱清泉、李彌、孫元良3個兵團以及蚌埠方向的李延年、劉汝明兩個兵團,已被華東野戰軍牢牢盯住,無法前來增援黃維兵團。殲滅黃維兵團只是時間問題。因此,他們一變“圍師必闕”的常規,決心採取“圍師不闕”的辦法,“緊縮敵人於狹小范圍以困餓之”。對裝備強而糧彈難乎為繼的黃維兵團,這種辦法非常見效。11月26日,劉伯承、陳毅、鄧小平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截至現在止,我已將敵壓縮在東西不到20裡,南北10裡左右的七個小村中,敵人始終企圖向東南突圍。今日在大量飛機、坦克掩護下,多次攻我陣地,均未得逞。其糧食已極困難,且無宿營地,但仍逐村頑抗,我們採取穩扎穩打、逐步壓縮,利用炮擊,最后殲滅的戰術。華野二、六兩縱刻在湖溝集南北阻援,亦無問題。全殲該敵,已大致肯定。”國民黨軍第十二兵團工兵營的一個軍官11月28日的日記這樣寫道:“我們被困已3日了,‘住’、‘吃’、‘拉屎’都成了問題。遍地擠滿了人,插足都沒地方,哪還能拉屎?早飯吃了紅薯后,經大段巡視,才找到一處略有隆起的地方蹲下了。另一戰友告訴我:那是埋的死人,昨天炮彈炸死的。我趕忙變換陣地。”國民黨軍的狼狽之狀,於此可見一斑。

在緊縮包圍階段,中原野戰軍還利用敵人急於突圍的心理,給敵人以巨大的消耗。11月26日以后,黃維見援兵無望,決定組織突圍。在大量飛機、坦克的掩護下,採取成團成師的集團沖鋒,妄圖一舉突破解放軍的包圍。劉伯承、陳毅、鄧小平指示部隊構筑大縱深工事,頂住了敵人的瘋狂沖擊。11月27日,黃維集中了第十八軍、第十軍和第八十五軍的4個主力師,向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和陝南第十二旅陣地進行輪番的持續攻擊。由於事先第八十五軍第一一零師師長廖運周向中原野戰軍通報了消息,第六縱隊等預有准備,給突圍部隊以迎頭痛擊,粉碎了黃維的突圍計劃。

(責編:孫琳、王新玲)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