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進入《劉伯承傳》當代中國出版社
編者按:由國防大學組織編寫,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劉伯承傳》一書講述了劉伯承元帥革命戰斗的一生。該書在採訪300多位同劉伯承一起戰斗、工作過的戰友和知情人,查閱大量珍貴文獻資料和檔案的基礎上,以生動的文筆再現了劉伯承元帥在長期中國革命戰爭實踐和人民軍隊建設中,大智大勇、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足智多謀的形象。以下為本書節選。(孫琳)
劉伯承:決戰淮海
淮海上空戰雲密布,徐州四周大軍雲集。10月11日,毛澤東發出《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這是繼遼沈戰役之后,人民解放軍統帥部做出的又一個戰略決戰的果斷決策。這個方針確定先集中兵力殲滅黃百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繼殲海州、連雲港之敵,爾后殲滅兩淮敵人。蔣介石的注意力正集中在東北戰場,圖謀挽回東北的敗局,根本沒有估計到南線人民解放軍有一鼓聚殲徐州國民黨軍的能力。10月中旬,蔣介石令徐州劉峙採取守勢,利用隴海路阻止華東野戰軍南下﹔令華中白崇禧對中原野戰軍採取攻勢。這種處置,說明他完全昧於形勢,只是被動應付,國民黨軍在淮海戰役中必敗無疑。
一、調虎進山
劉伯承預見到戰局的發展趨向,早已考慮以少數兵力牽制住華中國民黨軍主力,盡力將它拉向豫西山區。10月9日,他根據敵軍動態,判斷白崇禧有向徐州增援的可能,便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白崇禧發現我軍一部南下,令整編四十八師一三八旅接防確山,而整編八十五師回駐廣水。令楊干才對襄陽、宜城採取活動守備。擬調整編二十、二十八師作機動使用。令王凌雲以一個旅守南陽,其余部隊歸黃維指揮。……以上說明敵人正調整部署,著重在徐州會戰,防我進攻。孫元良已准備東開,黃維兵團亦可能於徐州戰地呈現危機時東進。故白崇禧亦在計劃掌握大的機動兵力,以應付變化。”
針對敵情的新變化,他又作了相應部署:令第二縱隊及桐柏、江漢軍區部隊從13日起對平漢路武漢、信陽段繼續發動攻擊,並尋殲整編第五十八師、二十師等分散之敵,求得調動桂系回援武漢,鉗制白崇禧的主力。
在中原野戰軍主力北上攻擊鄭汴之際,劉伯承一再電令第二、六縱隊和桐柏、江漢軍區部隊大造聲勢,偽裝主力迷惑敵人。要求第二縱隊等部“拉住張淦兵團向西,特別是向南最為有利,而拉向南又以在江漢、鄂豫兩地大肆活動有利”﹔要求第六縱隊等部“將黃維兵團引向西去始於大局有利,因此須以強有力的偵察並指揮豫西地方武裝主動接敵游襲,主力則在師岡、厚坡地帶待機,准備適時移淅川、內鄉間”。
劉伯承調虎進山之計果然奏效。白崇禧見中原解放軍攻勢突然增強,誤以為劉伯承犯了分兵之忌,給了他用重兵圍殲的可乘之機,因此,嚴令張淦和黃維“窮追到底”。張淦、黃維不敢怠慢,一個向南深入大洪山,一個向西深入伏牛山,艱苦跋涉於崇山峻嶺之間,離開交通線越來越遠。這就遲滯了華中敵軍主力可能的東調,有力地配合了華東野戰軍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對黃百韜兵團的殲滅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