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革軍委的第二個錯誤決定
水口鎮是國民黨軍福建閩江警備司令部所在地,有四個營的兵力扼守。當紅七軍團攻取樟湖坂后,警備司令王敬修率部乘船順閩江而逃。
1934年8月1日凌晨,紅七軍團佔領水口鎮,引起國民黨福建當局的極度恐慌。“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軍東路軍總司令蔣鼎文急忙趕到閩侯縣視察。閩侯縣城城牆高大,工事堅固,城內駐有國民黨軍大量兵力,以及從黃田、水口潰逃而來的保安團等地方武裝。在紅七軍團佔領水口的當天,國民黨軍第八十七師第五一八團奉命趕到閩侯縣,擔負西北郊陣地防務,與駐守於此的第八十七師第五二二團左翼銜接。
2日,紅七軍團不顧敵人的重兵設防,仍向閩侯縣挺進。當日黃昏,敵機突然襲擊,狂轟濫炸,紅七軍團傷亡七八十人。從水口到閩侯,沿江交通要道已被敵人控制,紅七軍團繞道安仁溪、白沙、大湖等地開進。7日,紅七軍團抵達閩侯縣城西北郊嶺頭、筆架山、赤橋、浮村一帶。對於城裡敵人的兵力部署、工事構造等情況,紅七軍團一無所知。
7日晚,紅七軍團向閩侯縣城發起猛烈攻擊。國民黨軍憑借堅固工事拼死扼守,以猛烈炮火實施攔阻轟擊,出動飛機輪番轟炸。面對敵人的交叉火力網,粟裕機智沉著,協助尋淮洲指揮部隊。紅七軍團指戰員英勇頑強,佔領了大北嶺、小北嶺和城北的主要街道。可是,由於缺乏攻城武器和制空權等原因,戰斗進行得十分艱難。針對這種情況,紅七軍團召開軍政委員會緊急會議,研究對策。隨軍中央代表曾洪易被敵人的進攻嚇破了膽,主張立即撤離,與閩東紅軍和游擊隊會合。軍團政治委員樂少華主張繼續攻打。軍團長尋淮洲主張,紅七軍團應該立即撤離,轉移到閩東根據地去。最終,樂少華的意見被否決。8日晚,紅七軍團向閩東轉移。
9日,紅七軍團轉移到閩侯縣以西的北嶺一帶。國民黨軍第八十七師主力從白沙鎮撤回尾追而至,對紅七軍團實施步炮夾擊,引導飛機實施轟炸。為了保存實力,紅七軍團主動撤出戰斗,向福建連江縣桃源、潘渡方向轉移。
10日,紅七軍團轉移到桃源。國民黨軍第八十七師第五二二團緊追不舍,由側面追至。紅七軍團以一團兵力與之激戰,繼而以主力於敵右翼展開包抄。紅七軍團集中部隊發起猛攻,准備從中央突破敵陣,將敵人分割包圍。可是,這時敵機飛臨上空,狂轟濫炸。當晚,國民黨軍后續部隊第五一七團趕來增援,紅七軍團主動撤離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