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悲劇

解密:紅七軍團的悲劇命運 與中革軍委的五個錯誤決定

劉志青
2013年01月16日08: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中革軍委的第三個錯誤決定

1934年9月9日,紅七軍團遵照中革軍委的命令,離開閩北蘇區,北上浙西。中革軍委向紅七軍團下達了兩項新任務:一、對進攻贛東北紅十軍和閩北蘇區的敵人后方進行徹底破壞。二、在閩浙贛邊境廣泛地開展游擊戰,創建新蘇區。

紅七軍團既要突破敵人的圍追堵截,又要深入敵后進行破壞活動,處境十分艱難。13日,紅七軍團攻佔浙江江山縣(今江山市)清湖鎮,消滅國民黨浙江保安團一個營。接著,渡過江山港,給予敵人以一定的威脅和打擊。但是,由於中革軍委的指揮錯誤和當地群眾對紅軍不了解,紅七軍團的行動受到較大的限制。中革軍委批評紅七軍團執行命令不力,指責其“對保安團畏懼其截擊是不對的”,“行動遲緩,破襲太少”。

17日,紅七軍團進至浙江常山縣芳村、芙蓉一帶。當天,中革軍委電令:紅七軍團在未執行已賦予的破壞浙贛鐵路(杭州—鷹潭—萍鄉—株洲)及附近公路的任務,禁止繼續北進。18日,中革軍委卻電令:“應即向遂安前進,以襲擊方法佔領該城,並確保於我軍手中。”中革軍委還規定,紅七軍團以浙江遂安縣(今屬淳安縣)為中心,於浙江淳安縣、壽昌縣(今屬建德市)、衢縣(今衢州市)、開化縣開展游擊戰爭,建立蘇區,然后再向浙皖邊境的安徽歙縣、休寧縣,浙江建德縣(今建德市)、蘭溪縣(今蘭溪市)發展。時隔一天,中革軍委的指示前后矛盾,使紅七軍團無所適從。

這時,國民黨軍調兵遣將,企圖將紅七軍團圍殲在浙西地區。蔣介石命令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浙江省保安第一縱隊和第二縱隊加緊追擊,將補充第一旅、第七師第二十旅從江西省調到浙江省參戰。俞濟時受命指揮上述部隊,坐鎮遂安縣備戰。

紅七軍團偵察員通過竊聽電話獲悉國民黨軍的調動情報,隨后從捕獲的俘虜身上也得到証實。軍團長尋淮洲認為,皖南是中革軍委確定的北上目的地,也適合紅七軍團發展,應該繼續北上。9月21日,尋淮洲率領部隊向皖南和皖贛邊轉移。

紅七軍團突然向皖南和皖贛邊行動,大出敵人意料之外,俞濟時氣急敗壞,慌忙命令出動飛機偵察轟炸,派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兵分兩路追擊。他還電告駐皖南休寧縣屯溪鎮(今黃山市屯溪區)的國民黨軍第十五軍軍長劉茂恩,加強戒備,阻止紅七軍團進入皖南。24日,紅七軍團翻山越嶺,進入皖南歙縣石門、獅子石等地。

安徽是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區,紅七軍團進入皖南使蔣介石十分驚慌,命令安徽省主席劉鎮華嚴密布防攔截。

紅七軍團進入皖南后,經過幾次戰斗,大體摸清了敵人的企圖和部署。以紅七軍團的實力,隻能實行游擊戰,在運動中殲敵。30日,紅七軍團轉戰途中,在江西婺源縣段莘地區與中共皖贛特委和當地游擊隊負責人相逢,得知皖南幾個縣起義失敗后,還有干部和群眾分散在皖贛邊的山區繼續進行革命斗爭。在他們的配合下,紅七軍團在皖贛邊地區打退追擊和堵截之敵,繳獲不少武器彈藥,補充了500名新戰士。

尋淮洲、粟裕、劉英向中革軍委建議:紅七軍團留在皖贛邊地區開展游擊戰爭,爭取在安徽休寧縣、祁門縣和江西婺源縣一帶消滅尾追之敵,擴大皖贛蘇區,尋機進入浙江。但是,中革軍委偏聽偏信樂少華的一面之詞,不斷指責紅七軍團。1934年10月15日、21日,中革軍委兩次致電,要求紅七軍團立即前往閩浙贛蘇區整頓補充。這是北上抗日先遣隊進軍途中,中革軍委作出的第三個錯誤決定。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