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家橋戰斗指揮失誤
接到中央軍區電令后,紅十軍團第十九師按照軍團部的指示,立即渡過青弋江,取道安徽涇縣茂林地區前進。1934年12月10日,第十九師到達安徽太平縣(今屬黃山市黃山區)湯口地區,與軍團部、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會合。
蔣介石得知紅十軍團全部脫離閩浙贛蘇區后,立即電令“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軍北路軍總司令顧祝同、贛閩粵湘桂五省“剿匪”預備軍總司令陳調元、贛東北“剿匪”總司令趙觀濤、浙江省保安處處長俞濟時、安徽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劉鎮華通力合作,馬上率部行動。
為了對付閩浙贛蘇區和紅十軍團,國民黨軍調集20萬兵力,按“駐剿”“堵截”“追剿”的部署展開。“駐剿”部隊的任務,主要對付閩浙贛蘇區。“堵截”“追剿”部隊的任務,重點對付紅十軍團。“堵截”部隊,在皖南有一個軍,轄兩師四旅十二團﹔在浙西有兩個保安縱隊,每縱隊轄三個團。“追剿”部隊,由原來的一個師又一個旅增為五個師又兩個獨立旅,外加四個保安團,分左、中、右三路自北而南向紅十軍團扑來。“追剿”部隊中路兵力為一個師、一個補充旅、一個保安團,俞濟時率一個保安團加強營和補充旅為前衛。
12月13日,紅十軍團離開太平縣湯口,沿屯青公路(黃山市屯溪區—青陽縣)向北轉移,經太平縣古竹溪、烏泥關進至譚家橋(今黃山市黃山區譚家橋鎮)地區。俞濟時指揮“追剿”部隊中路前衛追蹤而至。紅十軍團研究決定:以皖南獨立師和游擊隊迷惑、鉗制“追剿”部隊左右兩路,紅十軍團全力攻擊最突出的“追剿”部隊中路前衛,然后乘機突破“追剿”部隊中路,繼之尋機打擊“追剿”部隊左右兩路,擺脫被動局面。
太平縣譚家橋地區烏泥關地形十分險要,是打伏擊的好地方。王耀武所率補充旅雖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裝備較好,但新兵多,而且不久前被第十九師打敗過,士氣低落。紅十軍團以三個師實施伏擊,將其殲滅或殲其大部還是有把握的。
14日凌晨,軍團長劉疇西指揮紅十軍團進入譚家橋地區烏泥關公路兩側設伏。具體部署是:軍團指揮部設於鐘鼓山后坳山上,部隊按第十九師、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順序,沿烏泥關公路兩側從南至北設伏。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位於公路右側,擔任正面攻擊﹔第十九師位於公路左側,待正面打響后,或截敵歸路,或防敵向太平縣方向潰逃。這種部署,沒有分析部隊特點,不能揚長避短。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組建一年多,在蘇區作戰,缺乏野戰經驗,難以擔負主攻任務。第十九師擅長運動戰,野戰經驗豐富,戰斗作風頑強,卻沒有擔任主攻任務。方志敏等人對此部署持有異議,但劉疇西卻認為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戰斗力比第十九師強。劉疇西的這次固執己見,把紅十軍團帶上了全軍覆沒的道路。
清晨6時,王耀武指揮所部補充旅從湯口出發,第二團擔任前衛。俞濟時率一個保安團加強營緊隨其后,負責監督。上午9時,國民黨軍補充旅進至烏泥關,見公路上有人行走,山上有老百姓砍柴、種地,便放鬆了戒備。后續部隊見前衛部隊平安無事,也放鬆戒備,作行進間休息。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指戰員中有人過於激動緊張,槍突然走火了。劉疇西倉促下令發起攻擊。可是,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動作不一致,第十九師卻在峽谷裡出不來。
突如其來的攻擊,使敵人頓時陷入混亂。可是,不一會兒,敵人就利用優勢裝備搶佔公路兩側高地,拼死抵抗。接著,敵人集中炮火和兵力搶佔烏泥關制高點,反而居高臨下。第二十師、第二十一師沖向公路的攻擊竟成仰攻,極為被動。一連發起四次沖鋒,仍然不能扭轉戰局。
這時,劉疇西急忙催促尋淮洲率部出擊。尋淮洲調集全師所有機槍和幾十名特等步槍手,組成密集的火網,壓制敵人的火力。隨后,尋淮洲率部隊終於搶佔了烏泥關制高點。忽然,一顆流彈擊中了他的腹部,頓時血流如注。12月16日,尋淮洲終因失血過多,不幸犧牲,年僅22歲。
12月14日晚,紅十軍團撤離譚家橋陣地,向茂林地區轉移。紅十軍團在茂林地區剛獲喘息之機,敵人就追了過來。敵人隻有一個團的兵力,紅軍本來完全可以將其殲滅,並借此振奮軍心。可是,劉疇西卻隻派出一個營去應戰。結果,殲滅戰竟成為消耗戰,得不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