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師閩浙贛蘇區行動遲緩
對軍團長劉疇西的瞎指揮,紅十軍團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一再提出批評意見,均遭到抵制。對於其他領導人提出的批評意見,劉疇西更是置若罔聞。在敵人的追擊下,紅十軍團翻山越嶺,筋疲力盡。1934年12月18日,紅十軍團到達安徽太平縣柯林蘇區。為加強當地武裝斗爭,紅十軍團決定以一個偵察營與當地游擊大隊會合,組成皖浙贛紅軍獨立團。
20日,紅十軍團離開太平縣柯林蘇區。軍團長劉疇西從藐視敵人變成懼怕敵人,不敢同敵人決戰,總是小仗獲勝,大仗退卻。由於一味避戰,取道崎嶇小路和翻山越嶺,部隊得不到必要的休息,十分疲勞。更糟糕的是,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劉疇西提出不要政治思想工作。他還提出,為便於部隊行動,裁減衛生員、炊事員、擔架隊,甚至拋棄行軍鍋。
中央軍區獲悉紅十軍團在皖南的困境后,電告改向浙西南行動。紅十軍團領導認為,部隊已疲憊不堪,戰斗情緒及戰斗力均欠佳。因此,他們決定率紅十軍團回贛東北蘇區進行必要的休整,以利再戰。1935年1月10日,紅十軍團離開皖南,向贛東北蘇區開進。
12日凌晨,紅十軍團先頭部隊800余人,在軍政委員會主席方志敏、政治委員樂少華、參謀長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率領下,從浙江開化縣楊林地區出發。先頭部隊由軍團機關人員、后勤人員、傷病員,以及沒有彈藥的迫擊炮連、重機槍連組成,戰斗力很弱。當天,先頭部隊越過浙贛邊界,到達江西省德興縣港頭村,然后抵達陳家灣村。紅十軍團主力2000余人,在軍團長劉疇西、第十九師師長王如痴率領下,到達楊林地區后,顧慮部隊疲勞,就地宿營。13日,劉疇西率部繼續前進時,敵人已經取捷徑趕到前頭截擊。劉疇西被迫率部繞道前進。
16日,方志敏致信劉疇西,要他趁敵人的封鎖線還沒有完全形成之前立即向德興縣陳家灣村前進,與先頭部隊會合。方志敏拿出自己繪制的浙贛邊界地形圖,與軍團參謀長粟裕一起研究回閩浙贛蘇區的問題。黑夜來臨后,方志敏接到劉疇西的回條稱:“部隊疲勞,本日不能到達陳家灣村。”頓時,方志敏心急如焚,馬上召開主要領導干部會議,研究這800余人如何回閩浙贛蘇區的問題。他心情沉重地說:“同志們,情況非常緊急,敵人每時每刻都在增加對我們前阻后追的兵力,而我們的大部隊今晚不能趕到這裡,這就需要我前去協助劉疇西同志帶隊伍速回蘇區。盡管蘇區的情況不像我們原來想象的那樣,但現在唯一隻有回蘇區了。到了蘇區,總是會有辦法的。為此,我宣布由粟裕同志率領隊伍,當夜沖過敵人剛形成的封鎖線,進入德興縣大十坪村附近,佔領陣地,准備糧食,於明晚配合地方武裝,掩護主力突圍!”后來,紅十軍團先頭部隊800余人,在粟裕、劉英的率領下回到了閩浙贛蘇區。
16日晚,方志敏送走粟裕和部隊后,連夜帶著10余人的小分隊,幾經翻山越嶺,終於在懷玉山裡找到了正在睡覺的劉疇西及其部隊。方志敏怒不可遏,狠狠訓斥了他。
16日夜,紅十軍團主力進入懷玉山,發起幾次沖鋒,都沒成功。天亮后,國民黨軍第四十九師、第二十一旅,浙江保安師等都已趕到懷玉山。敵人以14個團的兵力,把懷玉山團團包圍起來。
18日,敵人開始進山“追剿”。紅十軍團主力多次突圍均未成功。至1月29日,被圍困的紅十軍團指戰員彈盡糧絕,大部分壯烈犧牲。劉疇西、方志敏等被俘,后英勇就義。
紅十軍團處於危急之時,中央軍區抽不出兵力救助。1月31日,中央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項英以“萬萬火急”電告中革軍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來:紅十軍團“大部潰散,密本遺失”。當時,中共中央、中革軍委機關隨中央紅軍長征在川滇黔境內,正在進行一渡赤水戰役,更是鞭長莫及。■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