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毛澤東
毛澤東本來不是軍人。他自己說過:“我是一個知識分子,當一個小學教員,也沒學過軍事,怎麼知道打仗呢?就是由於國民黨搞白色恐怖,把工會、農會都打掉了,把五萬共產黨員殺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們才拿起槍來,上山打游擊。”(《毛澤東傳(1893—1949)》,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頁。)
既然如此,為什麼毛澤東會成長為一位出色的軍事統帥?他的辦法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這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投身到戰爭實踐中去,否則就談不上從戰爭中學習戰爭﹔二是要在戰爭實踐中用心去想,不斷總結實踐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用來校正自己的認識和行動,並且把戰爭中遇到的重要問題提到較高的原則性上去思索和解決,這就是研究戰略問題。
陳毅曾對毛澤東的軍事思想作過這樣的概括:“其特點是以實事求是的方法去研究中國戰爭的實際,去發現和掌握中國革命軍事的總規律。”(《陳毅軍事文選》,解放軍出版社1996年版,第325頁。)
陳毅說得很對。實事求是,確實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髓。在戰爭中,他總是力求熟識敵我雙方各方面的情況,使作戰的部署和指揮盡量適合當時當地的情況,使主觀的指導和客觀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做那些實際上可能做到的事情,而不是隻憑主觀願望去瞎指揮,更不是隻說一大堆空話。這是他在戰爭中所以能克敵制勝的關鍵所在。
當然,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可能一次完成,在戰爭中尤其如此。他清醒地看到:“統統相符合的陳毅事,在戰爭或戰斗中是極其少有的,這是因為戰爭或戰斗的雙方是成群的武裝著的活人,而又互相保持秘密的緣故,這和處置靜物或日常事件是大不相同的。然而隻要做到指揮大體上適合情況,即在有決定意義的部分適合情況,那就是勝利的基礎了。”
他對軍事統帥如何才能正確地指揮作戰的思考和實行過程作了具體而清晰的敘述:
“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於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於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於周到的和必要的偵察,和對於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指揮員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偵察手段,將偵察得來的敵方情況的各種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索,然后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加上去,研究雙方的對比和相互的關系,因而構成判斷,定下決心,作出計劃,——這是軍事家在作出每一個戰略、戰役或戰斗的計劃之前的一個整個的認識情況的過程。粗心大意的軍事家,不去這樣做,把軍事計劃建立在一相情願的基礎之上,這種計劃是空想的,不符合於實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