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文獻》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摘要﹞戰略決戰是檢驗軍事統帥戰略眼光、駕馭復雜局勢能力以及決心和意志力的最好試金石。在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略決戰中,毛澤東和蔣介石在統籌全局、作出判斷、布局下子,處理戰爭進程中那些異常復雜而有關鍵意義的問題時,其作戰指導方略顯然不同。毛澤東總是力求熟識敵我雙方情況,使作戰的部署和指揮盡量適合當時當地的情況,並正確判斷戰爭全局的客觀形勢,選擇恰當的決戰時機和方向,採取慎重初戰、奇襲等作戰方法一步步擴大戰果﹔而且重視人民群眾的支持和一線將領們的意見,最終奪取全局勝利。同時,他始終把軍事同經濟、政治、文化等因素綜合起來考察,作出判斷和決策。而蔣介石對戰場局勢既缺乏客觀、全面的分析和了解,也談不上對戰局發展趨勢有足夠預見,沒有經過深思熟慮、明確而堅定的作戰預案﹔臨事張皇失措,被動應付,主觀武斷,甚至在戰局不利的條件下依然盲目地想同解放軍進行“決戰”﹔繼而決心動搖,終致束手無策、一敗涂地。戰爭實踐的結果明確地檢驗了這兩種作戰指導方略的優劣。
﹝關鍵詞﹞解放戰爭﹔三大戰略決戰﹔作戰指導方略﹔毛澤東﹔蔣介石
什麼是戰略決戰?就是指對戰爭全局有決定意義的戰役,通常表現為交戰雙方的主力會戰,因為隻有在會戰中殲滅對方的主力,才能最終決定戰爭的勝負。在全國解放戰爭中,戰略決戰就是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正因為戰略決戰對戰爭全局起著決定性作用,是戰爭的真正重心所在,雙方的軍事統帥不能不全力以赴地為爭取真正的勝利而投入這場斗爭。又因為它是雙方主力的會戰,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是最激烈、最復雜、最變化多端的階段,在指揮上也是最不容易駕馭的時刻。
對軍事統帥來說,戰略決戰是檢驗他的戰略眼光、駕馭復雜局勢的能力以及決心和意志力的最好試金石。這裡包括:他能不能總攬全局地正確判斷客觀戰爭局勢的發展﹔能不能敢於在適當時機下常人難以決斷的最大決心,排除種種困難,堅決貫徹實行﹔能不能靈活地應對戰場上出現的可以預見或難以預見的重要變化,隨機應變,及時調整部署﹔能不能巧妙地從戰役的這一階段向下一階段發展,如此等等。可以說,戰略決戰在相當程度上也是雙方軍事統帥指揮作戰能力的較量。較量中孰優孰劣,空言爭辯是沒有用的,一切隻能靠戰爭實踐的事實來檢驗。
當然,戰略決戰的勝敗不能單純從軍事這一個角度來考察,它通常有深刻的社會原因,同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諸多因素交織在一起,特別是由人心向背這一根本因素所支配,但軍事統帥的主觀指揮是否正確無疑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曾著重指出這一點:“我要優勢和主動,敵人也要這個,從這點上看,戰爭就是兩軍指揮員以軍力財力等項物質基礎作地盤,互爭優勢和主動的主觀能力的競賽。競賽結果,有勝有敗,除了客觀物質條件的比較外,勝者必由於主觀指揮的正確,敗者必由於主觀指揮的錯誤。”(《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90頁。)
他還指出:“戰爭是力量的競賽,但力量在戰爭過程中變化其原來的形態。在這裡,主觀的努力,多打勝仗,少犯錯誤,是決定的因素。客觀因素具備著這種變化的可能性,但實現這種可能性,就需要正確的方針和主觀的努力。這時候,主觀作用是決定的了。”(《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487頁。)他在這短短的一段話裡連用了兩次“決定”這個詞,來加強語氣。戰爭的勝敗,從根本上說,自然取決於客觀因素是否具備,取決於人心的向背,取決於勝利一方各級將領、戰士以及民眾的共同努力,而有了這些條件以后,軍事統帥的作戰指導是否正確,無疑可以起“決定”作用。
對抗雙方的統帥,在戰略決戰中總是竭盡自己的全力進行較量。雙方又各擁有一定的實力,力圖取勝,否則也沒有什麼“決戰”可言。這就使歷史的發展顯得波瀾起伏,險象環生。最后,一方勝利了,一方失敗了。雙方統帥的高下和優劣,在這種全力較量的檢驗中,表現得遠比其他時候更為明顯。從而,能激起人們對研究它的濃厚興趣。
筆者常感覺:研究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時期的歷史,必須同時研究國民黨,而研究這個時期國民黨的歷史,也必須研究共產黨,注意它們之間的互動關系。如果隻把眼光始終對著其中的一個方面,就難以對那段歷史有全面的真實的了解。
記得在高中讀書時,課外看過梁啟超的《中國歷史研究法》和它的《續編》。有一段話給筆者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說:“我們看李瀚章做的《曾文正公年譜》,實在不能滿足我們這種欲望。因為他隻敘譜主本身的命令舉動,隻敘清廷指揮擢黜諭旨,其余一切隻有帶敘,從不專提,使得我們看了,好像從牆隙中觀牆外的爭斗,不知他們為什麼有勝有負!雖然篇幅有十二卷之多,實際上還不夠用。倘然有人高興改做,倒是很好的事情﹔但千萬別忘記舊譜的短處,最要詳盡的搜輯太平天國的一切大事,同時要﹝把﹞人的相互關系,把當時的背景寫個明白,才了解曾國藩的全體如何。”(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商務印書館1947年版,第103頁。)這段話是60多年前讀的,但梁啟超所說的“從牆隙中觀牆外的爭斗,不知他們為什麼有勝有負”那幾句話,至今不忘。
還可以打個比喻:看人下棋,一定要同時看雙方分別如何布局,如何下子。棋局中變化多端,充滿著未知數和變數,還要看一方走出什麼別人原來沒有料到的一著棋時,另一方又是如何應對的,應對得是對還是錯。這樣才能看懂這局棋。如果眼睛隻盯著一方的布局和下子而不看對方,那就根本無法看懂這局棋,甚至也無法真正看懂你所關注的那一方為什麼勝利或失敗。
在戰爭史中,雙方統帥如何統籌全局、作出判斷、布局下子,如何處理戰爭進程中那些異常復雜而有關鍵意義的問題,他們的領導能力究竟怎樣,后果又是如何,常常引起人們的特別興趣。下面,就毛澤東和蔣介石在三大戰略決戰中的作戰指導,分別作一點綜合的考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