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劍走偏鋒欲何為——《多余的話》的另一種解讀

■ 謝 宏
2013年04月16日08: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六、如何看待瞿秋白的“自我剖析”

諸多論者稱頌《多余的話》對自己的弱點、缺點和錯誤,進行了犀利的不計身后名聲的“自我剖析”,在共產黨的政治領袖中空前絕后。這隻有部分的道理,部分地符合事實。這一部分的道理,由於出現在“求生圖存”的文本中,也因扭曲而大打折扣。

這裡要討論的“自我剖析”,不是指那些言過其實、不計身后名聲的自輕自賤,而是其從理論源頭到思想深處對自己的清算。

瞿秋白是創世紀的人物,從蘇俄取回“火種”,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現實、研究中國歷史的發端,都“不得不”由他“開始嘗試”。甚至《國際歌》的傳唱,也“不得不”經他校譯傳入國內。他追逐著革命,為革命潮流推動,推向頂端,又被打入低谷,深知革命之艱險。當他感知或許就要告別革命、告別人生的時候,他的對於馬克思主義“一知半解”的自我追思,對於共產主義與自由世界、無產階級專政和民權國家的朦朧猜度,對於階級意識改造未能最終完成的發掘,是深刻的,也是悲壯的,完全是屬於瞿秋白自己的深層思考。即使在今天,什麼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如何把握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依然是當代共產黨人面對的重大課題。問題是,這樣的追思和剖析,在《多余的話》中,非但沒有成為繼續革命的理由,反而成其為退出革命的根據,成為不配做黨員、做領袖、做烈士、做戰士的理論鋪墊。“自我剖析”變成了“自我解體”。我們可以將此認作被“求生意念”扭曲,也可以認作為了求生圖存,“自我剖析”的指向,本來就是要“自我解體”。為了求生,他不能把自己變得更堅定、更強大。

瞿秋白是運用馬克思主義解剖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的高手。在正常情況下,瞿秋白如果追思歷史,解剖自己,當比《魯迅雜感集序言》更加高屋建瓴,氣勢恢宏。瞿秋白的困難在於,他不能同時做成兩件事,一方面在目標上“委屈求生”,一方面在骨子裡“鐵骨錚錚”,這在當時,他很難做成兩篇文章,當他將兩者“合二為一”的時候,就出現了“兩相抵牾”的上述狀況。

中國革命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探險過程,無論是“左”傾還是右傾,都給革命帶來嚴重損失,又都以寶貴的教訓給最后勝利作出貢獻。事實上,在當時情況下,對於馬克思主義及其終極理想,更需堅信不疑,難求深思熟慮,因為當時的中心任務是戰爭,是奪取政權,沒有時間和條件進行充分的理論准備。而沒有充分理論准備,對於奪取戰爭的勝利沒有直接關系。在這個意義上,《多余的話》對於自己的清算,並非完全切題,因其不足以解釋他何以堪當大任,主持八七會議,挽救了中國革命﹔不足以解釋他何以英勇赴死,慷慨就義﹔甚至不足以解釋他何以錯判形勢,犯有“左”傾盲動錯誤。政治上的成敗,戰爭中的勝負,政治集團的博弈,與政治領袖世界觀人生觀的改造大有關系,但又不是那樣簡單直接,尤其在黨的幼年,在共產國際左右中國革命的那個歷史時段。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