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中將與華中頂尖第二十軍
第二十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一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大戰、惡戰,攻守兼備,屢建奇功,殲敵數量居各縱隊之首。第二十軍以“防守極其堅固”而著稱,堪稱一支名副其實的鐵軍。
第二十軍的源頭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紅軍閩東獨立師及閩西游擊隊一部,抗日戰爭初期的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又稱老六團),抗日戰爭中期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一縱隊、第一師第一旅,解放戰爭初期的新四軍兼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該縱隊下轄三個旅,以新四軍蘇浙軍區第四縱隊編成第一旅,以新四軍蘇中軍區教導第一旅編成第二旅,以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二縱隊編成第三旅。1947年1月,第一縱隊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各旅分別改為第一、第二、第三師。1949年2月,第一縱隊改稱第二十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各師分別改為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師。第五十八師為著名的紅軍師,由紅軍閩東獨立師演變而來﹔第五十八師第一七二團為著名的紅軍團,由新四軍老六團演變而來。
抗戰期間,劉飛曾帶領老六團的幾十名傷病員在陽澄湖地區老鄉家裡養傷。新中國成立后,有作家據此寫成了話劇《蘆蕩火種》,后來又改編成著名的京劇樣板戲和電影《沙家浜》,聞名全國。
劉飛最初擔任老六團政治處主任,后來擔任蘇中軍區教導第一旅旅長,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二師師長、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第二十軍首任軍長。張翼翔先后擔任蘇浙軍區第二縱隊副司令員﹔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三旅旅長﹔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第二十軍副軍長、第二任軍長。
解放戰爭中,第一縱隊戰史、戰績亮點是:
宿北戰役,在國民黨軍整編第十一師陣地中,先殺了個一進一出,次日再次殺入敵陣,硬生生割裂了整編第十一師與整編第六十九師的聯系,最終與兄弟部隊一起,擊敗整編第十一師,殲滅了整編第六十九師。
魯南戰役,作為左翼主攻部隊,在兄弟部隊協同下,全殲國民黨軍兩個整編師和一個快速縱隊,繳獲甚多。
萊蕪戰役,在友鄰部隊沒趕到的情況下,緊鉗5萬多敵軍,讓李仙洲無路可逃,勇立首功。接著,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從西向東攻擊,為殲滅李仙洲集團立下大功。
孟良崮戰役,同時與國民黨軍兩大王牌部隊作戰,作為頑強阻擊的盾牌,一面死死頂住整編第二十五師的攻擊﹔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一面參與圍殲整編第七十四師的戰斗,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淮海戰役,因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葉飛突患重病,張翼翔便擔負起指揮部隊的重任。戰役第一階段,在新沂窯灣用急襲戰法殲滅黃百韜兵團的第六十三軍1.3 萬余人,擊斃軍長陳章,創造了一個縱隊消滅敵人一個軍的光輝戰例。戰役第三階段,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從北向南攻擊,消滅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五軍第四十五師。
渡江戰役,第二十軍參加東突擊集團,作為第八兵團渡江第一梯隊,自三江營至龍稍港段強渡長江。接著,攻佔揚中,並渡夾江南下。
1955年1月,第六十師與華東軍區海、空軍共同參加解放一江山島戰斗。第六十師作為突擊登陸部隊,率先攻佔守敵司令部,為這次聯合作戰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