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秋生中將與攻堅老虎第二十二軍
第二十二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是由山東軍區所屬魯南軍區和濱海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一支勁旅。第三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先后參加了宿北、魯南、孟良崮、魯西南、濟南、淮海、渡江戰役等著名的大戰、惡戰,戰斗作風頑強,善於進攻,敢於防守。
作為第三縱隊和第二十二軍的政治委員,丁秋生對這支部隊的成長影響最大。丁秋生是安源煤礦的童工出身,1930年紅一方面軍到安源擴紅時,17歲的丁秋生聽了毛澤東的講演后,瞞著母親,和1000多名安源路礦工人參加了紅軍。長征途中,丁秋生有機會與毛澤東熟識起來。遵義會議后,丁秋生任中革軍委干部團第一營政治委員。
1935年9月,干部團縮編為干部營,丁秋生任中央通信警備連指導員。解放戰爭初期,丁秋生任新四軍兼山東軍區的魯南軍區第八師政治委員。后來,先后任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第二十二軍政治委員、第七兵團兼浙江軍區政治部主任、浙江軍區副政治委員。1952年國慶節,毛澤東請丁秋生登上了天安門城樓,兩人共敘舊情。
第二十二軍軍長孫繼先,在長征途中,參與組織指揮十七勇士強渡大渡河。解放戰爭期間,孫繼先前期在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任副司令員,后期任第三縱隊司令員。
第三縱隊的核心部隊是第八師,即后來的第二十二軍第六十五師。該師有不少人來自棗庄、兗州,懂得爆破技術。師政治委員丁秋生早年為安源煤礦童工,對爆破技術也是了然於心。因此,攻堅爆破成為第八師的獨特風格,后來也以善於攻城克堅著稱。該師第二十二團尤其善於攻堅,是第八師的第一主力團﹔第二十三團尤其擅長山地作戰,后來進步很快,與第二十二團雙雄並立﹔第二十四團是長期堅持在微山湖地區抗戰的老部隊,著名的鐵道游擊隊就是其中之一,后來擴編為第二十二軍時是第六十四師的頭等主力團。
1949年2月,第三縱隊改稱第二十二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其第八、第九師加上膠東軍區南海獨立團,重新組合、擴編為三個師,番號為第六十四、第六十五、第六十六師。
解放戰爭中,第三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津浦路中段阻擊戰,是第八師組建伊始打的第一仗,也是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在抗戰勝利后組織的第一場較大規模的阻擊戰。第八師在戰斗中迅速嶄露頭角,先后攻克魯南的鄒縣和滕縣。尤其是在滕縣攻堅戰中,運用步兵、炮兵和爆破三結合的協同戰法,一氣呵成。第八師由於戰績突出,深得初來乍到魯南的新四軍軍長陳毅的贊許。后來,第八師被人們譽為陳毅袖子裡的小老虎。
宿北戰役中,師長何以祥和政治委員丁秋生指揮第八師作為攻擊尖刀之一,經一夜連續攻擊,佔領烽山,全殲守敵一個營,在敵整個部署中打開了一個缺口,控制了戰場制高點。接著,第八師集中全力攻擊曉店子,激戰5個小時,全殲敵整編第六十九師預備第三旅6000余人。
魯南戰役時,第八師是右縱隊的攻擊尖刀之一,該師第二十二團經過連續3次爆破,打開突破口,與敵展開巷戰,殲敵大部,佔領尚岩。接著,何以祥、丁秋生指揮第八師再克嶧縣,活捉蔣介石原侍從副官、敵中將師長馬勵武。激戰期間,粟裕親臨戰場,要第八師將攻堅經驗通報給正在攻打棗庄的華中野戰軍第一師。劉伯承也將第八師的經驗轉發晉冀魯豫野戰軍。
豫皖蘇戰役,第三縱隊攻擊長葛。第八師第二十三團炸開許昌西門,攻佔許昌,全殲守敵5000人。緊接著,第三縱隊急行軍數十裡,完成對金剛寺的包圍,全殲敵整編第三師第二十旅。
洛陽戰役,丁秋生和縱隊新任司令員孫繼先率部作為攻擊尖刀之一,由東、北兩面包圍攻擊洛陽。第八師以炸藥爆破,連續摧毀18道工事障礙,首先突破東門。接著,縱隊主力乘勢攻入城內。守敵於核心陣地負隅頑抗,孫繼先和丁秋生將指揮所移入城內。丁秋生提出集中全縱隊炮火,實施重點轟擊。第三縱隊共發射各類炮彈近萬發,擊中守敵5幢據點大樓,與兄弟部隊一起殲國民黨青年軍第二○六師等部共2萬余人,擊傷並俘虜其師長邱行湘,最終攻克洛陽。
濟南戰役,作為攻城尖刀之一,向商埠攻擊,突破西門,為解放濟南作出了貢獻。第八師師長王吉文在激戰中英勇犧牲。
淮海戰役,第三縱隊主要作為配角,擔負阻擊、打援任務,但在每個階段都有精彩的表現。第一階段,在徐州以西張公店吃掉敵人一個師﹔第二階段,“洛陽營”與二野“襄陽營”雙拳砸爛黃維的“老虎團”﹔第三階段,在陳官庄會攻杜聿明集團殘部,一舉突破魯樓河。
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為了保証主力在北線萊蕪殲敵,第三縱隊與第二縱隊偽裝成華東野戰軍全軍,在臨沂以南實行寬大正面防御,迷惑敵軍。粟裕在總結萊蕪戰役時說:第三縱隊的功勞也不能抹殺,如果沒有他們在南線鉗制敵人,我們也就不可能集中全力來解決北線之敵。孟良崮一役,第三縱隊阻擊陳誠賴以起家的胡璉整編第十一師,胡璉白天雖有進展,夜間又遭第三縱隊襲擊,被阻擋在蒙陰以北,而救不了張靈甫。■
(《黨史博覽》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