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必成中將與出奇雄師第二十四軍
第二十四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第六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蘇中、萊蕪、孟良崮、濟南、淮海、渡江戰役等著名大戰、惡戰,是一支能打、會打、敢打的虎軍。
第二十四軍的源頭是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的湘贛邊、粵贛邊及贛東北紅軍游擊隊,抗戰初期的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又稱老二團),抗戰中期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第二縱隊、第一師第二旅、第一師第十六旅,抗戰末期的新四軍蘇浙軍區第一縱隊,解放戰爭時期的華中野戰軍第六縱隊。該縱隊1946年5月與蘇中軍區獨立旅又合編為第六師,以第六縱隊為第十六旅,以獨立旅為第十八旅﹔10月,以山東野戰軍第七師第二十旅主力組建第十七旅。1947年1月,第六師改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各旅分別改稱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師。1949年2月,第六縱隊改稱第二十四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各師分別改為第七十、第七十一、第七十二師。第七十師第二○八團是著名的紅軍團,由新四軍老二團演變而來。第二十四軍前身部隊在抗戰之初,就創下了新四軍首戰日軍、首俘日軍、首克敵據點、首奪敵佔縣城的紀錄。
王必成和劉培善是第二十四軍及其前身部隊的元老。劉培善最初是湘贛邊游擊隊獨立團政治委員,因此擔任老二團首任政治委員﹔王必成是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第八十九師副師長,由延安派遣而來,因此擔任老二團首任參謀長。后來,王必成升任團長,從這時起,到第一師第二旅、第十六旅,再到華東野戰軍第六縱隊,他一直擔任這支部隊的軍事主官,直到第二十四軍首任軍長。劉培善從團政治委員到擔任第一師第二旅政治委員為止﹔江渭清從任第十六旅政治委員始,至第六縱隊政治委員為止。他們是王必成的兩任搭檔。皮定均是中原軍區第一縱隊第一旅旅長,中原突圍時,他率部突破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勝利回到解放區。第六縱隊成立時,他即任縱隊副司令員,直到第二十四軍副軍長、第二任軍長。
解放戰爭中,第六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蘇中戰役,王必成所部作為華中野戰軍的兩把鋒利尖刀之一,首攻泰興,二戰如南,伏擊西場,攻克林梓,激戰分界,五戰五捷,殲滅李默庵的王牌部隊,從此打消了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美械裝備部隊的顧慮。
兩次漣水作戰,與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過招。一戰漣水,硬是把風頭正勁的第七十四師迎頭澆了個透心涼﹔二戰漣水,第六縱隊在不得不撤出的同時,讓第七十四師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以至后來在孟良崮被俘的第七十四師軍官說道:其實,我師在漣水之戰中已被六縱重創了元氣。
萊蕪戰役,在吐絲口戰斗中,扎緊袋形伏擊陣地的口袋底,堅決堵截由萊蕪城北竄之敵。第十八師斃傷敵3000余人,俘敵1.9萬余人,成為此役斬獲敵軍最多的部隊。
孟良崮戰役,從側后快速奔襲至垛庄,使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無路可逃﹔最后總攻時,率先攻入並摧毀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師部,擊斃張靈甫。
淮海戰役,作為圍殲黃百韜兵團的五把尖刀之一,從西面發起攻擊,為戰役全勝作出了重要貢獻。
渡江戰役,作為第七兵團渡江第一梯隊,先行偷渡太陽洲,並分別在閔家拐、悶湖窯等地起渡,於太白廟、永固廟一線登陸。隨后,迅速東進,追殲逃敵,在廣德圍殲戰中俘敵第四軍副軍長李子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