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史頻道

解放軍王牌軍功勛榜——第三野戰軍

■ 歐陽青 
2013年05月06日08: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廖容標中將與華野盾牌第二十八軍

第二十八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創建並發展起來的一支勁旅。第十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著名的大戰、惡戰,攻守兼備,尤其是防守能力突出,專門與國民黨的王牌主力軍抗衡,是解放軍阻擊能力首屈一指的部隊。

第二十八軍是由抗戰時期山東軍區所屬渤海軍區部分部隊發展而來的。廖容標曾任渤海軍區副司令員。抗戰勝利后,渤海軍區把主力部隊的大部都派往東北后,遂將留下的部隊組成六個團,即渤海軍區特務第一、第二團,警備第六旅第十一團,警備第七旅第十三、第十四團,警備第八旅第十七團。1946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后,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對轄區內的部隊進行整編。7月,以渤海軍區特務第一、第二團和警備第七旅第十三團組成渤海軍區第七師。11月,以渤海軍區警備第六旅第十一團、警備第七旅第十四團、警備第八旅第十七團組成渤海軍區第十一師。1947年2月,渤海軍區第七、第十一師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十縱隊。劉培善任副政治委員,蕭望東任政治部主任。第七、第十一師分別改稱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師,同時組成縱隊特務團。1949年2月,第十縱隊改稱第二十八軍,隸屬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師和縱隊特務團合編改為第八十二、第八十三、第八十四師。

解放戰爭中,第十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萊蕪戰役,在錦陽關及其以北阻援,保証主力殲滅國民黨軍李仙洲集團,展示出強硬盾牌的素質。

泰蒙戰役,在泰安戰斗中,作為攻擊主力之一,配合兄弟部隊殲敵整編第七十二師主力,俘師長楊文泉以下1.1萬余人。

孟良崮戰役,於萊蕪以北地區阻援,抗擊國民黨軍第五軍和整編第十一師等兩大主力,保証主力全殲國民黨軍整編第七十四師。

濟南戰役,作為攻城尖刀之一,和兄弟部隊一起經八晝夜激戰,解放濟南,第十縱隊殲國民黨軍1.7萬余人。

淮海戰役,先在徐州以東阻援,與其他兩個兄弟縱隊一起,連續10天頑強阻擊敵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的進攻,保証主力圍殲黃百韜兵團,成為解放軍著名的鐵血阻擊軍。最后,又作為攻擊主力之一,參加合圍和聚殲杜聿明集團的作戰。

渡江戰役,作為第十兵團渡江第一梯隊,從天生港一線率先起渡。

上海戰役,作為外圍戰攻擊主力之一,攻克太倉、嘉定、羅店等城鎮,協同兄弟部隊解放吳淞,殲敵8700余人。

福州戰役,從正面擔任主攻,解放閩清、雪峰、徐家村等地,最后進佔福州,為解放福州勇立首功。后又攻佔平潭島。

(責編:孫琳、王新玲)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