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仁初中將與能攻善守第二十六軍
第二十六軍前身部隊為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創建並發展起來的一支勁旅。第八縱隊在解放戰爭期間經歷了魯南、萊蕪、孟良崮、洛陽、濟南、淮海、渡江、上海戰役等著名的大戰、惡戰,防御、進攻、野戰、攻堅俱佳,尤其是攻堅能力突出,具有很強的戰斗力。
第二十六軍是由八路軍山東軍區所屬魯中軍區部隊發展而來的。第七十六師最早的前身是1938年初徂徠山起義成立的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四支隊。12月成立八路軍山東縱隊,該部為山東縱隊第四支隊,支隊長廖容標。1941年改稱山東縱隊第四旅,旅長廖容標。1942年8月,改稱山東軍區魯中軍區部隊。在這期間,張仁初任山東軍區特務團團長,直接受羅榮桓指揮。1945年8月,組成魯中軍區第四師,師長廖容標﹔11月,又以魯中軍區警備第二旅和第三旅各一部組成第九師,師長錢鈞。
1947年2月魯中軍區第四師、第九師和警備旅合編為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各旅分別改稱第二十二、第二十三、第二十四師。縱隊副司令員為孫繼先,縱隊參謀長為張仁初。1948年,張仁初接任縱隊司令員。1949年2月,全軍統一整編時,第八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六軍,屬第三野戰軍第八兵團,各師分別改稱為第七十六、第七十七、第七十八師。軍長為張仁初。
解放戰爭中,第八縱隊的戰史、戰績亮點是:
魯南戰役,屬戰役右集團,先攻克太子堂,再直下嶧縣,配合兄弟部隊生俘敵整編第二十六師中將師長馬勵武。
萊蕪戰役,在博山西南的不動村設伏,與第九縱隊聯合,斃敵第七十七師師長田君健。接著,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從東向西攻擊,為生俘李仙洲作出重要貢獻。粟裕在華野高干會議上說:八縱功勞不小。
孟良崮戰役,作為攻堅的尖刀之一,先后攻佔萬泉山、蘆山,有力地保証了兄弟部隊全殲敵整編第七十四師。
洛陽戰役,先襲佔偃師,控制了洛陽以東一線阻援陣地。隨后,作為阻擊盾牌,保障攻堅主力的右翼安全,又在黑石關頑強阻擊,遲滯孫元良、胡璉所部西進增援的步伐。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作為圍殲黃百韜兵團的尖刀之一,從東南方向擔任主攻。第三階段,總攻杜聿明集團,再次作為攻堅尖刀之一,從南向東北攻擊。
渡江戰役,參加東突擊集團,作為第八兵團渡江第二梯隊安全渡江。在江南千裡大追擊中,先頭部隊將疲於奔命的敵第四軍攔腰截斷。接著,又截殲敵第四十五軍第三一二師大部。
上海戰役,作為西郊外圍戰左翼主力之一,首先攻佔昆山,奪取安亭,逼近南翔﹔最后向市區總攻時,力克大場、江灣,攻佔了真如車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