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開國上將韋國清同志誕辰100周年
  壯族人民的優秀兒子——紀念韋國清同志誕辰100周年圖片剪影。1958年1月22日,韋國清陪同毛澤東主席在南寧人民公園接見廣西各族群眾代表。1958年1月22日,韋國清陪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中央領導接見…﹝詳細﹞
清原孫氏三兄弟為抗日成立“血盟救國軍”
  清原縣南口前鎮南三家子村旁,埋葬著孫氏三兄弟。中間埋葬的是遼東血盟救國軍戰士孫銘久,右邊是長兄遼東血盟救國軍總司令孫銘武,左邊是弟弟東北抗日義勇軍第三軍團總參議兼第四梯隊司令官孫銘宸。三位抗日先驅長眠地下,其英雄事跡一直在清原百裡城鄉廣為傳頌。遼寧清原的中寨子村,有一“孫家大院”,大院裡住著孫銘武…﹝詳細﹞
第“十一大元帥”
  此人姓張名彪,由部隊轉業到地方工作。這張彪,生得膀大腰圓,說話粗喉嚨大嗓,性格異常暴躁。他文化不高,心氣卻非常地高,一般人他根本就不放在眼裡。他最崇拜的人是開國十大元帥,而十大元帥中,他最崇拜林彪。這倒不是因為他和林彪同佔一個“彪”字,而是因為他出身四野…﹝詳細﹞
緬甸仰光探訪95歲的中國遠征軍老兵
  95歲的劉大江老人是住在緬甸仰光的中國遠征軍老兵,他近日登上了前來訪問的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體檢,除有高血壓外,他身體很好,說話聲如洪鐘,走路也不用人攙扶。在緬甸生活的70年時間裡,劉大江當了近50年華文教師。1945年,由於不願回國打內戰,他選擇留在緬甸教書。1957年和2011年,他兩度回國。不過…﹝詳細﹞
民國時代最后一位才女
張充和談美國歲月

  她雖遠在美國,卻窮盡一生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無論字、畫、詩還是昆曲,她在當代都屬上乘,她被稱為“民國時代最后一位才女”。生於1913年的她已度過了百歲生日… ﹝詳細﹞
民國文人的筆名
  民國時期的文壇是非常繁榮的,非常有趣的是,民國時期活躍在文壇上的文人在創作時喜歡用筆名,當時文人的筆名也成了一道爭奇斗艷的風景,風姿各異。民國時期的作家巴人在他的《巴人的筆名》一文中,寫到了他曾用過女性化的筆名,如“碧珊”、“碧珊女士”等。這種男作家以女性化的名字作為自己筆名的事…﹝詳細﹞
五四前后文字改革問題淺探
  《新青年》雜志創刊后,在大力宣揚“民主”與“科學”的同時,還連續刊登文章,發起“漢字改革運動”。錢玄同、陳獨秀、吳玉章、魯迅、蔡元培、瞿秋白、傅斯年、胡適等人紛紛參與討論,提出“廢除漢字,採用世界語”“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以及“繁體字改簡體字”等主張…﹝詳細﹞
“百子圖”與藍棺罩——名人與湘繡
  1994年1月中旬,曾應明作為湘繡企業家代表到台灣交流。17日,他來到台北的孫中山紀念館參觀。在這裡陳列展出的文物圖片中,有宋慶齡的嫁妝,其中特別是那幅《百子圖》湘繡被面,讓出身湘繡世家的他大叫“奇遇”。據1950年6月長沙刺繡同業公會籌備組編輯的《湘繡輯》介紹:“湘省官吏從端方到譚延闿,十分器重刺繡…﹝詳細﹞
提籃橋監獄的百年滄桑
  “死亡之城”“遠東第一監獄”等醒目的字眼頻現。從建成至今的110年裡,提籃橋監獄經歷了哪些滄桑變遷?在其高牆之內、鐵窗之下曾經又是何等光景呢?要回答這一系列問題,不妨讓我們將時鐘再次撥回到1903年,從頭講起吧…﹝詳細﹞
羅榮桓新婚遭遇尷尬事
  林月琴一進劉桂蘭的家門,就見滿屋子都是人。其中最活躍的是馮文彬,林月琴認為他是組織部的,便大方地一一做了回答。不過,最令林月琴注意的是一位戴眼鏡的30多歲的同志,席間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是笑瞇瞇地傾聽著他們的談話。后來,林月琴終於知道,他就是后方政治部主任羅榮桓。一段時間后,大家覺得兩人進一步深入交往…﹝詳細﹞
葉劍英詩作中的海軍往事
  新中國成立之初,葉劍英主政華南,非常重視海防工作和海島建設工作。1950年5月22日,他在《給毛主席的綜合報告》中談到海口、海岸和海島工作:廣東海岸線有2500余公裡,海島工作問題是沿海各省所特有的,“必須把東沙、西沙、中沙各海島控制起來。在科學發展到征服了天空…﹝詳細﹞
柳亞子與蕭紅的友誼
  蕭紅在香港病倒后,許多友人前來探望她,除於毅夫、周鯨文等東北老鄉外,還有一些文化名人如茅盾、巴人(王任叔)、楊剛等。此外,她還結識了一些很不錯的新朋友,其中,當數感情篤厚的柳亞子老先生了。柳亞子初識蕭紅時,她剛從瑪麗醫院回到家中。蕭紅一見柳亞子先生前來探視,顯得異常的興奮,她想坐起來…﹝詳細﹞
“東京審判”庭審記錄首次完整還原
  完整再現“東京審判”庭審記錄的《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審記錄》昨天正式出版發行。共80卷、近5萬頁庭審記錄完整還原了東京審判的全過程,這在國內尚屬首次… ﹝詳細﹞
遼寧省檔案館首度曝光張作霖批文手跡
  遼寧省檔案館3日首度曝光三件張作霖批閱公文手跡。三件手跡均為檔案中的字跡,是他親自處理公文時書寫,比其他手跡的字跡更加清晰。其中一份張作霖在擔任東三省巡閱使期間寫下的公文批示隻有一個“中”字,而不是“同意”或是“可以”。遼寧省檔案館專家表示,張作霖手跡存世不多,因此更顯珍貴。張作霖草莽出身…﹝詳細﹞
《黨史研究》雜志創辦始末
  1980年1月,在胡耀邦同志的倡導下,中共中央黨校主辦的《黨史研究》創刊了。它在中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之初,為研究中共黨史、交流研究成果、總結歷史經驗、進行撥亂反正、積累文獻資料,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園地,受到黨史工作者和廣大讀者的歡迎,每期最高發行量達到8萬多冊…﹝詳細﹞
當代軍事人物傳記面面觀
  我們都知道,從來沒有常勝將軍,駿馬也會偶失前蹄。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正確,尤其在戰爭環境下,情況瞬息萬變,新情況和新問題層出不窮,失誤更難避免。一個將領的成長,既要從成功的經驗中、也要從失敗的教訓中汲取智慧。作家要用科學的態度來寫作,負責任地從當時的歷史條件或個人的某些弱點找出導致失誤的原因,合情合理地加以闡述…﹝詳細﹞






我要發表留言(現有留言: 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