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抓典型
胡耀邦在教育和引導青年方面,特別重視通過先進典型引路,以榜樣的力量和模范作用推動青年工作蓬勃發展,促進青年健康成長。
胡耀邦在團中央工作的10多年裡,不僅樹立了在社會主義建設活動中的典型,而且樹立了造林、墾荒活動中的典型﹔不僅樹立了掃盲活動的典型,而且樹立了學毛著、學雷鋒的典型﹔不僅樹立了工農業戰線的典型,而且樹立了各條戰線、各個行業的典型﹔不僅團中央樹立了典型,各地方團的組織也樹立了典型。比如回鄉知識青年邢燕子、侯雋、趙耘、周明山、“青年魯班”李瑞環、紡織戰線上的郝建秀、北京青年志願墾荒隊、上海青年“共青社”墾荒隊、雷鋒、歐陽海、麥賢德、王杰等等,他們成為五六十年代廣大青年學習的一面旗幟,極大地鼓舞了成千上萬的青年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之中。
宣傳雷鋒,《中國青年》在胡耀邦的直接領導下,作出了重大貢獻。
雷鋒是中國共產黨黨員、解放軍沈陽部隊工程兵某部運輸連班長,他在工作崗位上,在社會活動中,做了大量有益於國家、社會和青少年的工作,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職。他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感人至深。他的先進事跡,《中國青年報》曾於1961年4月19日,以《苦孩子——好戰士》為題作過報道。1963年2月5日,《中國青年報》刊登《永生的戰士》一文,介紹雷鋒是怎樣在黨的教育下成長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的,怎樣對待勞動、學習和生活的。同時發表經胡耀邦親自審定的社論:《要像雷鋒那樣戰斗和生活》。
胡耀邦高瞻遠矚,意識到學習雷鋒的重大意義,組織團中央書記處成員率先召開專門會議,研究學雷鋒的問題,並於2月15日以團中央名義發出《關於在全國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教育活動的通知》,要求全國各級團組織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學習雷鋒”的教育活動。通知指出,雷鋒光輝的一生,為中國青年樹立了一個具有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和高尚的共產主義思想品質的榜樣。團的組織要引導青少年著重學習雷鋒的忠實於黨,忠實於社會主義事業的無產階級立場,自覺地服從祖國的需要,以人民利益為重,做一個“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關心同志,助人為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共產主義風格﹔堅忍不拔,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和克勤克儉、艱苦朴素的作風﹔堅持又紅又專的方向,下苦功夫,努力學習毛主席著作,刻苦鑽研業務技術,模范地完成工作任務。把這項活動作為當前進行共產主義教育的一項重要措施。
2月23日,共青團中央決定追認雷鋒為全國優秀少先隊輔導員,並號召全體少先隊輔導員向雷鋒學習,要像雷鋒那樣熱愛少年兒童,熱愛輔導員工作,忠於黨的囑托,在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的工作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1963年2月中旬,《中國青年》雜志社捷足先登,召開編委會,專門討論如何宣傳雷鋒的問題。會上決定,懇請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為雷鋒題詞,毛澤東欣然命筆,題寫“向雷鋒同志學習”。3月5日全國各報刊在頭版頭條刊發了毛主席的題詞。從此,3月5日成為全國學習雷鋒紀念日。並派人到遼寧進一步搜集雷鋒的日記和他的先進事跡,出宣傳雷鋒專輯。雜志社還派了一個採訪組到遼寧,詳細看了雷鋒的日記本,將有的報紙已發表的日記摘記加以補充,還約人寫了長篇通訊,一齊在雜志上刊登。
經過努力,《中國青年》將五、六期合刊辦成“學習雷鋒專輯”,內容非常豐富,圖文並茂。因此,專輯一出版,像一聲春雷震撼了大地,在青年和群眾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大家爭購《中國青年》,雜志的發行量猛增,一再加印,這期雜志在北京和各地印刷總計不下700萬份。專輯出版后,《中國青年》又連續作了宣傳,聲勢之大,堪稱空前。
胡耀邦深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以敏銳的洞察力和革命家的遠見卓識,親自撰寫長文,在1963年“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以題為《把青年的無產階級覺悟提高到新的高度——談廣泛開展學習雷鋒運動的深遠意義》,發表在《中國青年》雜志上,著力闡明學習雷鋒的深刻意義,其中一段話意味深長:“事實總是這樣,在黨引導著我們國家、我們的人民披荊斬棘、高歌猛進當中,總是不斷哺育出許多有理想、有志氣的青年,這些青年又帶動起千千萬萬的青年朝氣蓬勃地前進。先進榜樣的模范作用是巨大的教育力量。隻要在黨的領導下,共青團善於引導廣大青年向先進榜樣學習,必須教育出更多的青年涌進先進分子的行列,形成青年思想覺悟的普遍高漲。”
胡耀邦在文章中著重指出:“雷鋒正是這樣一個以無產階級思想武裝起來的青年人。雷鋒事跡的出現和大批雷鋒式的青年的成長,是一件有深遠意義的事情。它標志著中國青年正向著無產階級堅強戰士的目標大踏步前進,它標志著中國青年的無產階級覺悟將要達到一個新的更高的水平。雷鋒式的青年涌現得越多,我們的偉大事業就越有希望。”
該文還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引起強烈的反響。
在毛澤東主席的號召下,由於各級黨團組織的重視,通過各地報刊廣泛、深入的宣傳,一個全國性學習雷鋒的高潮迅速掀起,雷鋒的先進事跡深入人心,從城市到農村,各條戰線上的青年男女人人都在談雷鋒、學雷鋒、比雷鋒,決心把雷鋒平凡而偉大的革命精神接過來,傳下去,像雷鋒那樣做一個堅強的革命戰士。從此,人人學雷鋒做好事,扶老攜幼、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后來發展到立足學雷鋒,雷鋒精神造就了一代青年。雷鋒成為了青年的光輝榜樣。以至50余年來,全國學習雷鋒的活動持續發展,成為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強大精神動力。雷鋒這個典型,具有不同凡響的精神感召力,有深入千家萬戶的巨大親合力和隨著時代前進的持久生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雷鋒精神已成為融化在民族血脈中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而在60年代作為團中央第一書記的胡耀邦,勇於創新,善抓典型,倡導學習雷鋒的活動,功不可沒。
胡耀邦不僅善於抓正面典型,採用典型引路的方法,使團的工作蓬蓬勃勃向前發展,還善於狠抓反面典型,使廣大青年從反面吸取教訓,走向正確的人生軌道。
新中國成立初期,面對極少數青年道德敗壞、腐化墮落以至犯罪作案的情況,當時有些地方的團委領導主張要狠狠打擊,嚴厲懲辦,“殺雞給猴看”,使廣大青年有所震動。胡耀邦在和團中央書記處的同志研究時認為,違法犯罪的青年,是有限的幾個,特別嚴重的要判刑,其他的可以勞動教養,改造他們﹔要狠狠地打擊的是那些唆使他們犯罪的舊社會渣滓和壞分子。而對廣大青年,則要以正面教育為主。他主張:要在青年中正面提倡關心集體,愛社愛廠,把集體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提倡勞動朴素,提倡尊重婦女,提倡團結友愛。要教育廣大青年看到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腐朽思想的侵蝕,提高警惕。為了使這次教育進行得生動、具體,引起廣大青年的重視和警覺,胡耀邦贊成在報刊上刊載幾個具有教育意義的反面典型,並推動各地團委組織廣大青年進行討論。胡耀邦強調:這種反面典型不能多,基層一般不要搞﹔不要只是暴露他們的罪惡,更要揭示他們墮落犯罪的原因,以喚起青年的警覺。
遵照胡耀邦的批示和部署,《中國青年報》發表了《馬小彥是怎樣腐化墮落的》等幾篇典型報道后,在青年中引起很大震動。他們從馬小彥等人的身上,看到了剝削階級腐朽思想和道德的丑惡和危害,體會到“下流娛樂場所去不得,黃色書刊看不得,流氓壞人(朋友)交不得”。有的說這次討論是給自己“敲了警鐘”,“打了預防針”。許多家長看了《中國青年》上刊載的《審判后的談話》等文章后,也引起深思,認識到不僅要在物質生活和身體健康上關心孩子的成長,更主要的是要關心他們思想品德上的健康成長。
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腐朽思想、道德,往往以業余生活為突破口來腐蝕青年,幾個反面典型的事例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在一次研究道德教育的會議上,胡耀邦指出:青年人精力充沛,興趣廣泛,卻又缺乏生活經驗,不會正確地生活,以致有些青年在業余時間賭博、酗酒、打架、哄鬧,沾染了不良習氣。而我們不少團干部對青年的業余生活關心不夠,“隻管8小時,不管24小時”的現象相當普遍。他強調指出,青年的共產主義道德品質,還必須從日常生活中形成。我們青年團要改進工作,關心廣大群眾的業余文化活動。要充分認識到這是共產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年團的一項重要工作,切不可輕視小看。他指導團中央起草了《關於加強青年業余文化工作的決議》,在團的二中全會上通過,推動全國把它作為一項重要的經常工作努力做好。胡耀邦在向全會的報告中提出,應當著重進行的:一是積極組織青年學習文化科學技術知識﹔二是組織和指導青年閱讀書籍報刊﹔三是開展多種多樣的業余藝術活動﹔四是廣泛開展體育活動。他說,我們要切實幫助青年辦好俱樂部、圖書館、集體宿舍和各種文藝、體育團體,使青年業余生活的各個場所,都成為共產主義教育的陣地。
1954年、1955年間開展的共產主義道德教育活動,在135個城市中進行了幾個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社會上形成了一種強有力的輿論,家長、教師和社會各方面重視和關注青年在道德品質方面的成長,有些地方還提到市人民代表大會或政協會議上討論。文化、公安、工商管理部門更是採取有力措施,加強對舊書店、舊書攤和娛樂場所的管理,嚴厲懲辦並公開審判那些毒害青年的罪犯。
在胡耀邦親自指導下開展的那次道德教育活動,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從多方面開展工作,同時注意改進自身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風,對50年代優良社會風尚的形成和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 | ![]() |
相關專題 |
· 圖書連載 |